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CTRL+D 收藏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父亲的希望田(外一篇)

精选文摘《父亲的希望田(外一篇)》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4-08-27|来源:散文选刊|作者:王进明|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父亲的希望田(外一篇)》内容如下:

寒假里我想去参观一下小煤窑,体验祖辈父辈们下窑工作。好不容易征得父亲同意,一同前往。

现在想想好心寒,所有人没有安全帽,父亲为了保护我,找了一顶破旧的火车头栽绒棉帽给我戴上,算所谓的安全帽吧。

天还未亮,鸡才叫三遍,母亲已经早早做好酸粥。吃过早饭,天蒙蒙亮,我全副武装。父亲挑着筐,我扛着刨镢,跟在后面。同行的还有本家两个伯父,两个叔伯哥哥,邻居家的二小哥。

落满寒霜的路特别显眼,脚踏上咚咚如擂鼓;石崖壁上传来蒿鹊子或高或低的鸣叫;河条的冰面夜水汩汩冒着热气;大柳树在风中摇摆,发冻的柳条相互拍打刷啦啦脆响,枯干的叶子纷纷扬扬。

鞋子碰到路边干枯的蒿草丛,尘烟四起,空气中混杂着清新的泥土气。落光了叶子的海红树上,稀稀拉拉挂着干瘪的果子。喜鹊像两只放小样的足球高高悬在白杨树枝头,那不停转动的脑袋,才让人感到它是活物。

一路上一群人有说有笑,不知不觉穿过两户人家的房前,来到了去小煤窑的山脚下。

一条新修的平板车路,依山势盘旋而上,没有牛马的脚印,没有平板车轮碾压的印迹,路的中央被人们踩出一条羊肠小道。

上山的脚步开始放慢,出气的声音明显变粗,呼出的气瞬间在眉毛、睫毛、帽檐凝结成晶莹的白霜。

半山腰新挖的泥土砂石混杂着煤泥,如瀑布飞泻,呈现出一幅壮观的山水画。

大约二十分钟后,人们喘着粗气停留在半山腰不足三百平米的平坦区,一走动煤渣发出嚓嚓声。到了!到了!这就是小煤窑所在。看看东山处一股劲冒白气的石罅应该就是炭窑口。

人们停下脚步,有的依山而坐,有的半蹲,从兜里掏出装着旱烟叶的洗衣粉塑料袋。娃娃们写过字的粉连纸被裁成半寸宽三寸长的纸条,一叠叠如此整齐。

扒一张,对折轻轻一捋,再打开,三个指头伸入塑料袋捏一撮烟丝,均匀撒在纸卷上,慢慢一裹,一手握着纸卷,另一手用两个手指掐着纸头巧妙地一捻。一颗烟卷浑然天成。看上去粗糙笨拙的大手此时却如此灵巧。

“哧溜”火柴擦亮的刹那,叼在嘴上的烟卷,忽明忽暗闪烁着生命的火光。烟幸福地从嘴角鼻孔喷涌而出,绕过头顶袅袅娆娆去迎接黎明。

不吸烟的哥哥早已燃起火笼,父亲说这是习俗,窑场的火笼可驱妖辟邪。这里没有房子,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着火笼转。包括中午餐,工人们平时补充体能喝热茶吃干粮。

伯父从窑口提出一只装满柴油的塑料卡子和一只大筐,满满一筐自制的灯具。灯具简单实用,是用装补平板车内胎胶水的铁皮罐制成,在盖的正中央冲个孔,装上平板车内胎气嘴底座为灯芯,用铁丝箍一手柄,便是一台灯。

只见伯父一只只摆好灯具,用平头螺丝刀撬开灯盖,加满油再盖好盖。嘴里哼着“青线线,蓝线线……”

天渐渐放亮,东山上露出半个太阳的脸。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具清晰可见。此时我才发现,窑口是两个。一个让泥石掩埋的只有上半个洞口,另一个是新开的口子,洞口处布满脚印和板车胎痕。

冒热气的是老窑口,父亲说老窑洞深度大约二里半,快把山打通了!里面巷道复杂,和好多古洞相连,泉眼到处翻涌,旧洞口就是以前生产队开采的炭窑。

提到旧洞口,父亲嘴唇哆嗦了一下,泪水在眼里打转转,父亲说那里洒下了他与二伯父二十个秋冬的汗水与心酸。

每年秋收一结束,他们窑黑子弟兄就开始行动,整整冬三个月两不见太阳,蹚着煤泥水,肩头挂着拖绳,几乎手脚并用趴着拉拖子(“拖子”就是民间小煤窑从窑里往外运送煤炭的工具。长一米二,宽五十公分,两组轮子都是铁匠打造而成。每一组两只轮子和轴为一体,轮子直径三十公分,用钩心和木头拖身连接。拖子身上绑一高四十公分,长宽和拖身一样的红柳筐子)。

一拖子平均拉八百斤,一人前面拉,一人后面推,一天拉三十趟。两万四千斤煤,只要六个人来完成。

两人挖檐子(专业术语,把墙或山的底部掏空,重量没有了支持,从而达到整体倒下,是掏炭工作的一种技巧,但非常危险。)两人清理场地装车,两人运输。

不能用板车,只能用拖子的原因是:煤层薄,最厚的地方才刚到四尺五(一米五),一般炭头(煤层厚度)只有三尺(一米)。窑洞的高度也就一米五,为了保证洞顶的牢固可靠,主巷道不能太宽,只有刚能进出的一米左右。掌子面(挖煤工作靠近煤山的工作场地)要大点,取过煤后,要修巷道,支柱顶石,用煤渣补仓(就是把挖空的不走人的地方用煤渣填满打实,起到支撑窑顶的作用以免冒顶)。有时挖到泉眼,还得修水道,好在旧炭窑的煤层从洞口到掌子面一直是上坡走向,这样运煤省力气,修水道也方便,掌子面也不积水。

此刻伯父的吆喝声打断了父亲的讲述,他们每人取一只灯盏点燃举起陆续走进新洞口。走在最前的当然是父亲,我没有灯安排在第三,跟着大伯父。

因为是新开的洞,现在还是拓巷道期间,不出煤。偶然有夹层煤,取出后几个人分着家用。

洞里阴暗潮湿,但越往里越暖和起来,洞顶偶有泥土掉落,脚底下因为潮湿所以比较松软。

巷道明显大于一米,应该有一米五宽,高度也明显比父亲说的高,足足有一米八。已经可以用胶轮平板车了!

墙壁和顶都是坚韧的干泥,整齐地布满刨镢刃的印迹。父亲的灯盏上下左右晃动,头也随着灯盏转动,应该是查看巷道的安全情况吧!

一行人都默不作声,只听到清脆的脚步声和微弱的呼吸声。大约十分钟后,父亲停止了前进,里面的空间陡然变得宽敞起来。

应该是到了掌子面了!人们主动举着灯盏四面散开巡视观察安全情况。只有我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也不敢乱动。

父亲把大伙召集到一起,带离掌子面,退出到巷道开始安排工作。因为空间小,又没有嘈杂声,所以父亲的声音显得高亢清晰。

“我们今天不掘进,维护掌子面,修复一段巷道。我看到东山的顶有落檐现象,挨着巷道得支一排柱子。然后把柱子后补仓”这就是所谓的一夜大山行吧!掌子面是他们昨天才掘进的!

话音落后,各自开始行动,不用分工却井然有序。推车拉石头的推起车子往外走(柱顶石要从窑洞外运入)。挖柱基的取上铁锹刨镢到指定位置开干。柱基础必须牢靠,一般要挖到底石上,然后开始支柱。

我被安排给照明,高高举起灯盏,看着他们熟练地放下刨镢,操起铁锹,自如的样子。我鼻子里感到酸酸的,平日里在外面他们都是极其普通的老农民,赶集走在大街上,有谁会注视他们!又有谁会知道他们此刻精彩片段……

他们只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缩影,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不畏艰险在无声无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生活是一首交响乐,人生是一首歌,包含了酸甜苦辣咸,容纳了喜怒哀乐愁。

只要生命不止,就会奋斗不止。人生即使是残缺不全的,也会续写出优美的旋律。感动你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人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会特别专注,忘记疲劳。人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会全力以赴,忘记时间。只要你仔细去品味,美与感动无处不在。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687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1 2 3 4 5下页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中篇散文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