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出入桃花源》内容如下:
如果说进是中国文人的价值追求,那么退也亦然,但退有多种退法,是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是撞了南墙后被迫回头?抑或是看破名利主动归隐山林?这些都是文人们难以解开的心结。陶渊明撞了几回南墙、跌了几个跟头后,终于明白“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植杖耘耔”“引壶自酌”享受田园之乐,这是主动也是被动。林逋看破红尘,“梅妻鹤子”纵情于山水田园之中,一天到晚喝酒吟诗,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碧空云卷云舒,若无闲事挂心头,确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只是林逋隐居于烟柳繁华地的杭州,他越隐名气越大,最后连真宗都听说了他的名号,特意赐给他财物,还有比皇上垂青更能扬名立万的事吗?应该没有了,若照如此说,林逋的人设似乎要打一点折扣,因为他原本可以固辞不受的,尽管如此,从古到今,一生不仕、一心隐居如林逋这样的文人屈指可数,林逋死后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并非溢美之词。
说起文人的进退沉浮,王安石也许比李白更具代表性,李白一直是官场上的失意彷徨之人,王安石却两次拜相,期间大张旗鼓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结果差强人意。王安石在地方为官时,朝廷多次委以重任,他都坚定地拒绝了,他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一方面是以退为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大展宏图。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王安石一朝权在手便立刻实施变法,“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司马光想不到他精心准备攻击王安石的“三不足”,竟然成了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政治宣言,这气魄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晚年王安石退隐江宁(南京),他选择了城外一处叫白塘的地方培土造屋,因房屋距江宁城东门七里,距钟山主峰也是七里,也就是半途,故将房屋命名为“半山园”。王安石退隐后无官一身轻,《游钟山》反映了他散淡恬适的心情: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据说王安石骑驴游玩时遇到故友,故友问他往哪里去,王安石微笑着说,驴上哪里,我就上哪里,果然宰相肚里能撑船,此时王安石变法已经宣告失败,唯一的儿子离他而去,最信任的下属吕慧卿不但背叛他,还因为怕他卷土重来而对他落井下石,而他达观若此,这份胸襟实非常人可比。王安石年轻时写过《桃源行》,于诗末尾感叹“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晚年《即事》再提桃花源,心境全然不同: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退隐后虽偶有“已知吾事独难行”(王安石《偶成》)之叹,但他能顺天由命自得其乐,因而满目风光已经尽是桃花源了。
苏东坡自号“东坡先生”,这和“半坡园”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王安石一生的政敌和知音,苏东坡也写过《和陶桃花源》诗,“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在序文和诗中苏否认了桃花源是神仙世界的说法,认为只要“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那么现实中的桃花源就无处不在,而事实上苏确实做到了,他一生无论流落到哪里,就把哪里当作桃花源,这境界无愧于“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苏东坡一生于宦海中起起浮浮,在“乌台诗案”中如不是王安石等人发扬君子之风施以援手就丢了性命,但苏到哪里都能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间有味是清欢”“火候足时他自美”“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据说最后一句诗被苏的死敌、当时的宰相章淳看到了,章气急败坏,把苏从惠州贬到更偏远的儋州。在政治上苏东坡既不容于新党,也不容于旧党,苏如此“一肚子不合时宜”,和“拗相公”王安石实有一拼。苏东坡不但写过《和陶桃花源》诗,还倾心书写过《归去来兮辞》全文(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中可见苏桃花源情结浓厚,亦可猜测苏的归隐之心绝非蠢蠢欲动那么简单,但他终究没有付之行动,背后原因耐人寻味。世人越来越喜爱苏东坡,固然因为苏亲民爱民(并非溢美之词,比如谏买浙灯、疏浚西湖、拒挖八丈沟、徐州抗洪、密州治蝗、儋州挖井、治病救人等正史都有记载),文章才气纵横,但更在于苏“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以及“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江河行地,日月经天,苏对生命的超越看法穿透了时空,无时无刻不在深刻慰藉和滋润后世的文人。
受陶渊明影响,王维年轻时写过《桃源行》:坐看红树行不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未见行。大体文如其人,《桃源行》写得温馨浪漫,风景如画,诗句大致反映了他心之所系、情之所在。谁都可能有掰不开镊子的时候,王维年轻时风流倜傥,终生大富大贵,但仕途坎坷时也有低声下气四处拜码头找靠山的时候,这个说法有辱“诗佛”名号,不过事实就是如此,也容不得辩驳。有一种说法,“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王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朝廷为官,但事实上他是不折不扣的“佛系”官员,说他“大隐”名副其实。有人问马祖禅师信佛应不应该吃肉,马祖答曰,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估计王维内心很想皈依佛祖,但他始终拒绝不了那块肉的诱惑,其中隐衷实不足为外人道。四十四岁时,王维开始在终南山大兴土木修建“辋川别业”,“郁郁黄花,莫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过上了有闲有钱、亦官亦佛的理想生活。晚年名作《终南别业》如下: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此诗写得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应该是王维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802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