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印尼四日》内容如下:
巴拉呷街头的咖啡馆和酒店数不胜数,时常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仿佛比雅加达更加国际化,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去郊区看火山的。
我们从雅加达去往万隆的路上晴空万里,高速公路休息区里坐满了歇脚的年轻人;回程时却持续暴雨,狂风骤雨中,高速公路上的车纷纷亮起双闪。老江说,印尼的雨季就是这样。我问他雅加达会不会发生城市内涝,他说肯定会。
记得最近一次见识到东南亚城市内涝还是在柬埔寨的金边,已是8年前的事了。但雅加达人认为,金边和雅加达没有可比性。在他们眼里,“雅加达是东南亚的中心”。
四、
有文章讲,到了印尼一定要去泗水街,那是古董一条街。这让我来了兴趣,因为东南亚的古董店是一个神奇的所在,据说在那里可以看到一部人类早期全球化的历史。
但当我们抵达泗水街后,却大失所望—街道长度不过500米,沿街的店铺里,一半是售卖劣质行李箱的店铺,另一半才是所谓的古董店,几十家店铺竟然没一件像样的东西。这里所谓的古董多是报废的农具或私家旧货;至于所谓荷兰或中国的文物,基本都是假货。
老江开车带我们跑了大半个雅加达,一再建议我不要去泗水街,他说:“这些东西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假货,他们都是骗欧美人的。你们来了雅加达,可以去吃鼎泰丰,味道比其他地方的都要好。”
雅加达的鼎泰丰餐厅并不大,位于雅加达海滨新区“PIK”,这里是华侨聚集区,只用了三年便建起一座规模巨大的中国城,令人叹为观止。街前站着持刀镇守的关老爷,街后供着观音像,街中间端坐着笑盈盈的弥勒佛。贡茶、麻辣烫、小龙坎竞相揽客,即使与号称“美食王国”的悉尼唐人街相比也不遑多让。街上的华人反而不多,更多的是本地人,随处可见戴着头巾的印尼姑娘。
老江告诉我,他的朋友经常从中国往印尼代购纸尿裤。我问为何,答曰:“本土品牌不如中国的好。”
五、
与其他地方不同,雅加达唐人街分新老,新唐人街如是,老唐人街当然更值得一看。
老唐人街位于巴塔威亚老城旁,中文名叫草埔,英文名叫Glodok。街口有家汲泉茶舍,创立者林宜蓉是生于雅加达的“90后”女孩,店里雇了不少本地人做服务员。
此茶舍的房屋原来是间中药铺,乃是荷兰堡垒式建筑,有300余年的历史,至于更早是用作何事未可知也。荷兰殖民时代与苏加诺时代,印尼建造了比肩曼谷耀华力路、新加坡牛车水和吉隆坡茨厂街的华人旅居区。但时移世易,如今这里许多华侨都是通过短视频学习汉语,比如老江。
汲泉茶舍不远处的诺富特酒店内的新明会旧址,曾是老唐人街上的一处四合院,如今成为酒店中庭的一部分。新旧相生,极有个性,我没查到设计师是谁,但这绝对是一个天才的创意。这里原来的主人是印尼侨领许金安,他因抗日牺牲,但他的经历今日几乎无人知晓;新明会也曾为维护印尼华人的权利做了许多工作,如今这座建筑也几乎无人光顾,冷冷清清。
要找老唐人街的遗风,唯有去旁边的偏僻巷子里去寻。头条侧巷里的“饶咖啡”是百年前潮州饶姓华侨创办的,据说是饶宗颐先生的族人。主干道旁一处不起眼的信谊药店已近百年。老板说生意并不好,因为这些年当地的华人都走向了世界各地。像林宜蓉这样愿意回来的是极少数。
百叶窗、吊扇、竹藤椅、椰子树,以及广府风格的建筑和异常湿闷的雨季,在这短暂的四日旅程中反复出现,勾勒出一个新旧交织,又令我异常熟悉的场景。这里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是中华文化曾经落地生根的地方。我相信,即使这条老唐人街衰败了,但从这里走出的华人依然能够在世界各地生根。
东南亚华人和他们血脉中的中华文化从来就不孤独,它从近代出发,一直延伸至未来。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663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