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古代里坊制》内容如下:
毕竟,大家要知道,城镇本身就是由农村发育壮大而来,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开始提速,有些“里”,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比如交通要道之类,人口和户数会不断增加,很明显的已经超出了一里的约束,于是就在相近的地方再设置一里。
如此排列,里变成了邑,邑变成了县,镇变成了城,一个城市就这样出现了。所以它的基层单位,还是一个个里组成的,仿佛一个个细胞构成的人体器官。
跟农村的里一样,城镇中的里,也是独立划分的,每个里都有围墙,设置有里门,长方形设置,沿街规划。
这里还有个知识点,里门也叫闾门,随着贫富差距的出现,一里内部也出现了富人和穷人,有钱有影响力的富人居住闾门的右边,穷人平民居住在左边。所以前者叫豪右,后者叫闾左。久而久之,豪右成为豪强地主的代名词,闾左成为平民的代称。
城市中不能只有里,因为除了居住需求,大家还需要交易,买卖,所以在里之外,又设置了市。
市其实就是交易的专门场所,同样是用围墙环绕,单独设门,白天固定的时间开放,晚上关闭。
如果城市规模过大,一个交易场所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就会有多个市。比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而买东西指代购物,也就是这么诞生的。
这就是兴起于春秋,发展于两汉,鼎盛于隋唐的“里坊制度”.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到了天黑必须回家,因为夜里是宵禁时刻,此时市、里都关门,一四处都有围墙间隔,一个游荡在外的人是很难藏身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友人家赴宴过晚,来不及回家,就只能夜宿友人家。
西汉的长安城有160个里,而北魏的洛阳城则有323个,到隋唐时期,因为新建长安城,城内里的数量只有110个。
不过隋唐的里规模已经远大于昔日,在里的内部,甚至设置了十字街道,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条街分两半的那种布局了。
需要注意的是,也就是在隋唐时期,城镇中的里,开始改名为坊,而交易场所还是叫市。
到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夜生活丰富多彩,单纯的白天的交易已经无法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于是推到坊、市的城墙,坊市结合,从封闭形式转向开放,里坊制到此终结,变成了街巷制。
所以,夜市什么时候出现的?北宋。
沿街商铺啥时候出现的,也是北宋。
要是继续按照过去的标准,坊、市分割,在楼上晾晒衣服的潘金莲也不会失手砸到在逛街的西门庆,武松搞不好还是一位老实本分的武都头。
我们还需要知道,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农村的里和城镇中的里坊,都出现了两极化。
在农村,一部分人掌握越来越多的土地,成为地主,乃至于大户、豪强,再牛叉一点的,若是能够出仕为官,混个两千石大员下来,这家族就成世族了。
所以里的终点就是豪强垄断。然后村落变成坞堡。
而世族们自然不会居住在农村,但即便是在城镇,因族人众多,家大业大,可能一个家族就要占据一个里坊。这就导致一些里成为某一宗族的专属,然后以其姓氏冠名该里坊。
所以什么李家胡同,张家胡同,都是这么来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501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