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古镇资丘的悠悠岁月》内容如下:
3、
遥想当年的资丘,江边帆樯林立,街上商铺鳞次栉比,石板街上运货的马队的蹄声、脚夫们打杵的叮当声不绝于耳。
从江西、汉阳等地汇聚于此的商人中,还真是人才济济,敢于远道而来异地经商,多少没有一些文墨是不行的。于是,就有了文化的需求,在这个山中古镇,就有了书店、剧社,还有本地唱南曲的丝竹班。
凡有文人雅士的地方都喜欢弄个八景十景,资丘更不例外。
古镇资丘东西街上下各有一桥连接,背靠巍巍隐龙山,八百里清江从镇前流过,和险峻的黄柏山、马岭岩隔江相望。桃花开时,江浪翻滚,锦鳞翻波,镇前靠东有烟台子朝江心前突,是历代小镇居民消闲钓鱼的好去处。镇内向王庙钟声悠远,香火旺盛,泡麻溪东岸的葫芦洞幽远深邃,泉水清甜。各种独特的自然、人文因素,形成了着名的资丘八景:“双桥弄月”、“古寺钟声”、“烟台垂钓”、“武陵古洞”、“桃花春浪”、“黄柏晴云”、“马岭夕照”、“龙山暮雨”。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少吟景佳作。相传明末清初,湖北房县诗人时任湖北督学的罗春台约资丘绅士张鹤轩观资丘八景,于清江听涛,美酒伴美景,歌声和鸟语,罗春台诗兴勃发,写下“堂外小园园外滩,涛声花影出层峦,无端醉倒君家里,应作故乡风月看。”此外,诸如“桃花滩上桃花水,应有渔郎再问津”“石立山如故,江流水自东”“劫后来游,依然古寺滩声,清溪桥影;眼前论景,最好龙山暮雨,马岭夕阳”“清溪桥影随月影,古寺滩声伴钟声”“朝观黄柏千重翠,晚眺夕阳一点红”等名句名联,数不胜数,且至今脍炙人口。今人吟资丘八景的佳作更多。
资丘的教育发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在资丘设立了公立初等小学,民国八年,增设高等班,民国十年,委任晏卓甫为名誉校长,杨执恭为校长。民国十八年,改为资丘公立第二完全小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县内享有盛名。
教育发达,必定有人才涌现,资丘自然也是人才济济。
曾担任过长阳师范校长、长阳人大副主任的杨发兴老师就是资丘曲溪人。杨老师的父亲杨斌章,在湖南做生意时结识了贺龙,二人脾气相投,结为朋友。后来红军来到曲溪,他积极动员群众捐款捐物支持红军,所以遭团练嫉恨,多次欲置死地而后快,由于他为人仗义,很多人帮他,才躲过一劫又一劫。杨斌章急人所难,乐善好施。所以常常捉襟见肘,被人称作“负债大王”,他的债主一旦有事急需用钱,他拆东墙补西墙一定解决这个债主的眼前困难。他自己虽时常困难,一些乞丐流民找他时,他总是给予援助。正因为他人品好,尽管欠不少债,每至年关,债主们不但不来索债,还给他送来粮食猪肉让他过节无忧 。
杨发兴老师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大)中文系,功底深厚,治学严谨,尤爱学生,胜严父慈母。我在长阳县师范就读读时,杨老师搞教师培训并不教我们的课,我们慕其名声,喜欢到杨老师家里找书看,听他讲学问上的事,第一次去,胆小别扭,但杨老师态度温和亲热,宛若父辈,后来就随便了许多,每逢周末,总要在杨老师那度过半天。1980年,大学招函授生,我打算报考专科,杨老师鼓励我报了华中师院中文系的本科函授插班生,没想到竟然考取了。杨老师担任我们的辅导老师,我们有很多课其实就是杨老师讲的,他讲的课并不比华中师范学院的教授差,甚至效果更好。
杨老师着述甚丰,即使在县人大副主任任上,也没有中断学术研究,出版了学术着作和诗集多部。
资丘的文化也是令人称赞的。
着名的文化人陈民洪1941年出生在资丘,一生致力于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土家吹打乐》、《长阳南曲》等多部研究着作问世,在南曲创作、山歌改编上成就突出,他创作的南曲《昭君别乡》获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南曲《咏梅》获“群星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歌舞剧《土里巴人》,获得第五届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央视文艺频道的编导秦新民也是资丘人,他原来在资丘中学当老师,后改行从事文化工作,当过长阳文化局副局长,宣传部副部长,宜昌市文联副主席,调中央电视台以后,一直担任文艺频道的总撰稿。参与导演了许多有影响的文艺晚会。
资丘的低坪还走出了诗人唐德林,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辽宁的《当代诗歌》发表了组诗《山路通向山外》,并配发了该刊主编阿红写的评论,唐德林一下子火了,收到了几百份读者来信,一个叫杨桦的辽宁姑娘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是跑到低坪嫁给了唐德林。当时。资丘还不通电,更不要说通公路,后来,唐德林随杨桦迁居到了辽宁,现居住辽宁葫芦岛,依然坚持写诗,每年发表诗歌近百首。
凌春杰是资丘花屋场的人,爱好写作,还因为写作谋到了深圳市审计局的公差,成为公家人,还娶了新疆姑娘为妻。前几年,中国作协组织我们到广东参观考察,听说我要到深圳,他约了深圳的文友们等我吃完饭,我们从南澳岛出发,车在路上出了故障,赶到深圳已快晚上九点,他和朋友们还在等,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春杰本不善酒力,为了让大家尽兴,那天他喝了不少,送我到酒店的路上,吐了朋友一车……他写散文,写小说,在深圳,在广东很有影响,很早就加入了中国作协。
春杰是一个勤奋的人,工作力争好上加好,家庭也经营得幸福美满,创作上不断攀登新台阶,他涉及的领域很多,小说、散文、评论,他的短篇小说《跳舞的时装》获得全国第二届土家族文学奖。他爱学习,爱写作,本职工作也做得很好,所以他的时间就紧,QQ签名就是:拒绝闲聊。
资丘的文人真是太多了,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的着名报告文学作家田天就是资丘天池口人,他的《田天报告文学选》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长篇报告文学《你是一座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还为武汉市及省台、中央台近百台大型文艺晚会担任总撰稿,部分节目获奖;长期任武汉电视台《周末娱乐圈》、《都市茶座》等栏目撰稿人和文学顾问,并创作情景喜剧60余集;撰写电视专题片《中国桥话》、《情歌乐园》、《武汉1938》等数十部(集)。小说家陈孝荣原来在资丘镇当宣传委员,作为官员,他没有作出太大的影响,而作为小说家,他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现已出版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多篇,1996年,《小说月报》连续选载了他两个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第四届湖北省青年文艺金凤奖评奖,文学类的奖项最后就剩田天和陈孝荣角逐,一个省级文学奖变成了一个乡镇人的竞争。
曾经和我在长阳电大的同事周碧麟老师是资丘中岭人,不仅古典文学教得好,散文写得苍劲老到,出版了几本散文集,在散文界很有影响。
资丘白沙小学的徐长清老师生于曲溪,在曲溪工作多年,功底深厚,教学质量高,是山区少有的市级学科带头人。教书之余,勤于写作。尤善竹枝词,不单是长阳诗词界影响很大,在荆门、襄阳诗界享有盛誉。
资丘更是一片民族民间文化的沃土,长阳的民间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在这里都能找到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撒叶儿嗬又叫跳丧,它原本是丧葬舞蹈,在长阳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老年人死了,土家人认为是顺头路,是“白喜事”,就有很多人在灵前歌之咏之,舞之蹈之。对于跳丧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我比较认同狩猎说,原始狩猎时期,野兽很多,捕猎工具落后,经常有人死于狩猎,人们就围着他的尸体舞蹈,歌颂特的勇武,激励后人前仆后继,继续他的事业。
我见过很多跳丧,以资求跳的最好。有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队伍,安装了灯光,音响,穿了花花绿绿的服装,那完全是一场演出了,失去了跳丧本来的意义。资丘的跳丧完全是原汁原味的,他们的叫唱中间恰到好处地加了一些花儿,使之更加生动更富有韵味,而跳的人在保证动作到堂的基础上有发挥出一些辅助动作,使之尽善尽美。
最叫人感动的是南曲。南曲和山歌风格迥异,它的词婉约缠绵,曲调悠扬婉转。据说,南曲传入长阳只有200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常常在想,它和山歌、撒叶儿嗬是完全不同的雅“玩意儿”,为何会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步发展呢?回答只有一个,资丘是一片文化的沃土,各种文化的种子都适合在这片沃土上生长,资丘人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所以,南曲在这里得以存活并且得到发展。
南曲过去一直是口口相传,传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资丘,有好多出名的南曲传人。王仁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仁山是资丘白沙坪人,幼时读过5年私塾,识文断字,乐感很好,年轻时,巴东一个皮影戏班来资丘演出《薛仁贵征东》,他很快就学会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南曲更是门第师。抗战时期,生活困难,他组织20多人的贫困农民为资丘药材商行背药材到湖南津市,挣点力钱度日。
这一天,他带领大家路过松滋县的刘家场,人地生疏,他一人到街上探听情况,打听住宿行情,忽然看到一位老板墙上挂着一把三弦,王仁山心中一喜,走进室内将三弦摸了又摸,看了又看,老板看见问道:“请问您是何方人氏?会弹三弦?王”仁山回答:“我是长阳人,爱好弹三弦,唱南曲。”老板愣住了,忙将三弦取下递给他,王仁山接过来自弹自唱了一段《扫松》。老板听了,连声说:“知音呀,知音,快请坐。”王仁山说:“我还有一班人在街上等我。”“不管多少人,今天吃住在我家,晚上好好乐一乐。”
这天晚上,两人轮流弹唱,相互切磋,王仁山一个通宵没有睡,第二天,老板又留他们玩了一天。
在南曲艺人中,王仁山文化水平较高,乐感又强,能融会贯通,他唱南曲,字正腔圆,板式稳重。1964年,受省音乐学院聘请,执教南曲一年,享受教授待遇。他的录音录像成为该校的保留教材。
除了王仁山,出生柿贝的覃秉令也是有名的南曲艺人。
覃秉令自小跟随父亲学唱南曲,青年时即掌握数十个曲目,长于演唱《风》、《花》、《雪》、《月》及《游江》一类咏物抒怀的传统节目。有很高的自弹自唱的艺术造诣,唱腔质朴,板式严谨,曲体规范,风格浓郁。特别是以演唱《北调》享有盛名。在世时,人们称为“令老”或“令老寄生”。
覃秉令曾在长阳五峰一带传艺授徒,还自制三弦与乡人换取茶叶。晚年,将一把家传四代约150年的三弦赠送县文化部门永作收藏。
南曲代代相传,现在依然活跃的南曲艺人也不少,像覃好群、谢克富、覃远新等一批新的大师以及覃远新等一批青壮年南曲艺人正承前启后,推陈出新。资丘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南曲的校本课程,长阳南曲将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说到资丘的文件文化,不能不提到田玉成,他任资丘文化站长多年,收集整理民间文化资源,研究民间文化,出版专着多本,关心民间艺人生活状态,组织民间文化活动,他在全国次提出“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受到文化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他对长阳民间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多次收到文化部门的表彰,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对于资丘,总有几分向往,总有几分崇敬。每次去,总是激动,总是兴奋,文化的大树在这里生长得蓊蓊郁郁,文化的花朵在这里开放得姹紫嫣红,究其原因,有很多人会说领导的重视,这当然很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文化的土壤,有适合文化生存的空气和水分,有蕴藏在每个人心头但自己或许并不觉得的文化的情结,这些,让我特别感动,好多次,看到一排老者掀动长褂大前襟然后坐下来亮出三弦开始自弹自唱的时候,我的泪水就要夺眶而出,他们绝对胜于宣科的乐队……
每当我离开资丘,往往就会有几分惆怅,总担心下一次来,还会是以前那个资丘吗?这些年,几乎每个地方都在变,有的地方变得叫人啼笑皆非,我担心资丘发生这样的悲剧。
资丘千变万变,希望不要丢弃文化这件有些破旧但是永远熠熠放光的衣衫!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25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