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在AI时代如何养育下一代》内容如下:
虽然围绕人工智能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我们知道,在许多情况下,它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最大。
而搞教育的人总是如此说:“让今天的孩子们准备好迎接非凡的未来。”可是,你有什么办法能确保你的孩子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这个世界,10年、20年、30年后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你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怎么会知道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或者能做好哪份工作?事情的真相是,你并不知道。
据世界经济论坛《工作的未来》报告,到2065年,今天进入小学的儿童中会有高达65%的人将在迄今尚未创建的岗位上工作。
人工智能恐慌影响的第一个地方是教室
关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现在大家的恐慌普遍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作弊。之前论文有查重机制,而现在老师需要识别作业是不是ChatGPT写的。ChatGPT是生成模式,意味着互联网上没有历史数据信息,很难查重。
第二个方面是考试。我们看到GPT-4能顺利通过法律、医学等考试。考试原本是考核和录取学生的标准,如果ChatGPT都能考过,会对考试与评估造成压力,这关系到教育的底层逻辑。
这两个方面对教育的冲击很大,将影响老师和学校到底该怎样评价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挑战,简单粗暴的操作方式就是禁止使用ChatGPT,但“禁”肯定难以奏效,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人工智能对学生的诱惑力太大了。
不如倒过来想,ChatGPT可能带来什么好处?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教育,ChatGPT警醒我们:原来的教育模式本来就存在问题。
比如,布置作业长期被认为是训练学生的必要手段,好像天经地义,但它到底对学生的成长有没有用?作业量的多少和学生成绩的好坏真的有因果关系吗?现在的学生之所以不停地刷题,是考核方式决定的,考核的逻辑与刷题的逻辑一致。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显性课程中学习,但学生也从他们所参与的活动中学习,这叫“附带学习”。教育哲学家杜威认为,附带学习比学校中有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因为它可以教育学生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未来。永远有会考试的学生,但考高分的学生未必全都是好的学习者,有的甚至反而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通过作业衡量,所以我们需要倒过来思考作业的有效性到底有多高,以及是否应该在课堂中不以作业为导向,而转为以讨论、协作、做项目等为导向,来实行全新的考核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ChatGPT不仅可以用,甚至还能变成教学工具。比如,一个老师过去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他们对某件事情进行论证,并根据他们交上来的文本进行评分。现在,他可以要求学生使用ChatGPT生成一个论点,然后让他们就论述中引用的材料进行注释。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见重写。这时,ChatGPT就可以成为锻炼学生辨识信息能力的教学工具。通过这个过程,还可以考查学生有没有信息素养,进而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分辨人工智能给出信息的真伪,以及判断它的逻辑是否合理。
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广泛转变。教育工作者现在必须做的是,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找到这些信息,还要告诉他们哪些信息值得信任,哪些不值得信任,以及如何区分它们。教师不再是信息的看门人,而是信息传播的组织者。
教育工作者实际上应该给学生分配问题,然后让他们来解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更多的工作集中在对知识的传授上。我们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一个孩子变“聪明”意味着两种能力的同时提高——既掌握那些成型的知识,又具备灵活解决问题的技能。关键之处由此变成如何找到两种能力的平衡点。
人们需要学习什么
过往,我们将孩子视作需要被填满的容器。如果我们能做到用正确的科目或者正确的活动来填满他们,就好比把所有正确的东西都装入他们的大脑,他们就可以迈步走,向上攀爬了——上好的学校,赚大钱,从事舒适的工作。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055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