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十二时辰,古来时间之美,读来便口齿生香……》内容如下:
十二,对中国人而言,是特殊的。十二生肖,十二个月,十二个时辰,古代皇帝王冠上的摆穗也是十二个……这些“十二”,每一个都满含中国文化。如十二个时辰。
十二个时辰是先民们的大智慧,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变化及日常活动,归纳总结而独创于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指引着后辈子孙过好每个当下。
从西周起,人们为每个时辰取了优雅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读来口齿生香……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夜半(子时)23:00—1:00
夜半为十二个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
“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
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鸡鸣而食,唯命是听。
——《春秋左传正义》
鸡鸣(丑时)1:00—3:00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个时辰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鲍照《代放歌行》
平旦(寅时)3:00—5:00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间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气”,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
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日出有曜,羔裘如膏。
——《诗经·桧风·羔裘》
日出(卯时)5:00—7:00
先民们告诉我们,要日出而作。
在古代,这会儿,官员们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为“点卯”,也就是上班报到了。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朝晨发兮鄢郢,食时至兮增泉。
——王逸《九思·守志》
食时(辰时)7:00—9:00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之时,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这一顿是主餐。
辰时,也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时。
美食,从来都是叫醒自己的一剂良药。
至于衡阳,是谓隅中。
——《淮南子·天文训》
隅中(巳时)9:00—11:00
临近中午,艳阳当空,蛇正潜伏在草丛中,是为巳时。这也是我们一天中精神饱满的时候。
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840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