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朝官俸最薄,为何人人都想进体制内?》内容如下:
明代的“薄俸制”在历史上很有名。论者动不动就说,“明官俸最薄”,“俸禄之薄,无以逾明者”。
明代俸禄确实是非常之微薄,这与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思路有关。
因为出身贫苦,朱元璋终生痛恨贪官污吏。他曾说:“昔在民间时,见州县长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残害民者,罪之不恕……苟贪贿摧法,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朴素的农民式思维,让他认为“当官的没几个好人”。因此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朱元璋对官员们是最苛刻的。他以开国之初,经济凋敝,“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为由,把官吏的俸禄定得出奇之低,对普通官员以“薄俸”为主流。
所有官员一律低薪
从唐代开始,地方现任官员俸禄中都有一项特别稳定的收入——职田收入。但是朱元璋却毅然废除历代相沿的职田制度。原因很简单,他要把天下官田都留着赏赐给他自己的子孙。各地王府的赐地,“皆取之州县中极膏腴田地”。
没有职田,明代官员俸禄中只剩下粮食也就是禄米这一项,而且标准也大大降低。明代正一品年俸是禄米1044石,到了正九品才66石。这个标准是历代最低的。
顾炎武说,唐代上州司马是五品官,每年收入数百石,还有月俸六七万钱,收入足以庇身给家。而明代官员的收入,不过是唐代的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
明代俸禄制与秦汉以来历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宋代以前,历代虽然低级官员收入不高,但中高级官员通常都是高薪。而到了明代,连高官也得承受低薪之苦。明朝中后期,最高级的正一品官员的全年俸禄折合成银子不过才300两左右,抵不上一个京师富家子弟3个月的花费。所以明代低薪制是贯穿上中下级所有官僚的情况。
明代薪俸本来已经很低,但是洪武朝之后,官员俸给还实行“折色”,也就是因为仓米不足,折成其他东西发给。折来折去,越发越少。最高正一品年俸折为221.5两白银,一个知县年俸仅折为27.49两白银。即便加上所有补贴,合成银两,一个县令月收入不过5两,折换成现在币值,1000元左右。那时的官员,并不享受国家提供的福利待遇,不但不享受别墅、小车、年终奖,也没有地方报销吃喝费。用1000余元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城市贫民水平。
让人盆满钵满的“常例”收入
然而,再看看各种陋规,你就知道为什么人们热衷于奔走仕途了。明代着名清官海瑞在任淳安县令时,录下当时的“常例”收入。其中在县令一项下有这些内容: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102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