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人生,就是一双筷子》内容如下:
最近,反思生活,正好一边吃饭一边思考。
当筷子悬在空中时,我在想:人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
其实,人生就是一双筷子。
一双筷子,成双成对,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想起了当年考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么一道试题:“你认为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是什么?”
一直寻求答案未果。倒是有一次写春联的时候,一位高中生的无意问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知道用英文写对联是什么效果?”
于是,我认定:对偶,就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
说起来,“从偶”还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心理,生活中随处可见,好像一旦没有成对的东西,就有失衡感。
一双筷子,粗中有细,那是中华民族的生活哲学。
你看,一头小,一头大,正提醒我们:生活应粗中有细,粗中见细。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从注重细节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往往成就伟大。
一双筷子,拿捏到位,那是中华民族的运筹帷幄。
有的人,总是将手握在筷子的偏低处,筷子的顶端形成一个大开叉,夹起菜来总是干着急,要么只能夹起一小块,要么看着一大块艳羡、遗憾,这只能说明,心细却无意把控,不懂得回旋,也无力回旋。
有的人,总是把手握在筷子的偏高处,筷子的底端也形成一个大开叉,好像有了夹大块菜的可能,可是屡夹屡败,这只能说明,心大却无能把控,徒有一颗贪婪的心,能力不到,何以成就大事儿?
有的人,总是善于琢磨,一琢磨就发现:只有将筷子握在大约三分之一的部位,夹起菜来才得心应手。握姿优美,拿捏精准,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运筹帷幄,处事不惊。
一个沉着的人,总是像筷子一样,四两拨千斤,面对困境,总是心定乾坤阔,指挥若定。
你肯定见过,当一盘飘香的仔鸡鹌鹑端上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急于去夹鹌鹑蛋,结果却总是夹了又掉,掉了又夹。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淡定,坦然,不急不躁,在平衡中琢磨,在琢磨中平衡,一切皆有可能。
记得有一个好友,他将自己的女儿转到我所在的学校读书,有一天在我家用餐,他跟女儿说:“女儿啊,以后做客,桌子上你喜欢吃什么就在什么地方坐下来,用筷子夹起来方便。”结果,我真目睹这闺女就在一盆清炖鸡旁坐下了,看着她夹上一个鸡腿后,随即就上手啃上了。
我也见过难看的吃相,我有一位同事,他吃饭时,筷子总是在盘子里拨来拨去,夹了又放下,好像是沙里淘金,一直没有间断。
我在思考:这样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为人处世,这样的贪婪、自私,总是在占有中放弃,在放弃中持有,可能就是失败的开始。
其实,筷子的哲学,早就告诉我们:
一个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一边拥有,一边失去的过程。只有在失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拥有;而一味地无休止地拥有,必然失去。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丢弃生活中那些不重要的90%,去积极地拥有那剩下的10%呢?那样或许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余华在《活着》的序言里就这么说过:“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愿我们在生活中握好自己的筷子,拿得起,更应放得下。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zheli/2310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