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说《诚信渡》内容如下:
诚信渡没有桥。
如今二十一世纪了,这个地方没有桥,很多人不解。是修桥资金不够?还是没有技术修桥?当今时代,修路架桥的公司一大把,应有尽有,要技术有技术,要人才有人才,要经验有经验,修一座桥很容易。
因此,以现在的技术和设备,在诚信渡大河上架桥,就算水面再宽阔也根本不是问题。当然过去架桥是很困难的,架桥要先在浅水区修建桥墩,采取沉井方式或围堰法建桥墩,先把空心柱子放到河床上,然后密封好,将井中的水抽干后,挖到好的土层再打桩,修桥墩,桥墩固定后再铺桥梁和桥面。而现在呢,架桥早已不是之前的人工架桥,而是装备式架桥,有架桥机、运梁机、造桥机、起重机等特种设备造桥,更神奇的装甲架桥车,一台机器过去,桥梁就架好了。
虽然诚信渡的确没有专业的架桥人,但是不代表他们完全不懂,渡口经常有专业的人来测量、规划,政府也有意向投入,桥通路畅,出行方便,诚信渡人不是不晓得,电视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很多地方因为桥通而搞活了经济。
然而,诚信渡人还是无动于衷,不同意架桥。
曾经有人提议,也开会讨论,但最终只是议一议而已,根本没有付诸实践。
据说,当时开会时,主持会议的是外地来的官员,他站在经济发展、搞活流通的角度苦口婆心地解释架桥后会如何好,可是,会上一个渡口代表站起来说了一通后,其他代表也纷纷附和,最后架桥计划无疾而终。据说最初那个说架桥好得不得了的人,后来也改变了观念,不再动员诚信渡人架桥了。
为什么诚信渡人这么固执不同意架桥?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很多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最后还是先前那个主张架桥的人站出来,说出了个中原因。
原来啊,是因为诚信渡人恪守古训,感念一个人。
说到感念一个人,就得说诚信渡的来历。
据说诚信渡之前是没有名字的,要说有名字,最多也是叫“古渡”而已。古渡这地方,位置特殊,两岸青山,大河奔流,依水而居,诚信渡人少不得天天要与水打交道。
有水就有船,有船就有了水路。过去时代,多口口相传,与人交往,易货买卖,纯靠信誉,不像现代,有摄影技术,说拍摄就拍摄,还有个影像存在。古渡以前没有见诸纸上的记载,如果说有,那也是存在于历史的某一深处。总而言之,日里风中摇橹,夜晚桨声灯影,到底过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楚。
这古渡上的人,不知为什么,与对岸没有多少关联,似乎你过你的,我过我的。江边只有个老者在此摆渡,风里来雨里去,他收养了一个叫陈信的孤儿,有时候带在身边,有时候放在古渡,说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的确如此。
老者有一天还是老了,他将摆渡的活计交给陈信。陈信没有任何犹豫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继承老者的做派,不强求乘船人付费,摆渡后,陈信几乎不收别人的钱。有些人,有时候人不过河,却托他捎带东西回来或送东西给对岸的亲人,陈信也从未有过怨言。
风里来雨里去,时间一久,陈信见证的人和事就多了,尤其是每年洪水来袭,古渡落水溺毙的,时有发生。江河水涨,上游时常也有漂流下来的溺水者,陈信碰上了,少不得一番打捞,还要去两岸边通知人来认领,如果实在无人认领,陈信就收殓埋葬,捎带还给死者鞠几个躬才离去。
陈信的仗义受到很多人的敬重,一传十,十传百,陈信远近闻名。因为他的名字,“诚信渡”由此传开。
当然,这是多少代之前的事,掌故不晓得要从哪里找到出处。流水有的是轻扬,艄公换的是面孔,但是,这渡口,有一样是流传下来了的,就是 “诚信”两个字,任凭风雨飘摇,江山易主,一直没有改变。
诚信渡人实在,十里八乡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诚信渡打陈信走了以后,又有他收养的人继续摆渡渡人,习惯了舟楫往来的诚信渡人,脑海里似乎压根就没有想过架桥,在他们看来,这遗存的古老渡河方式,并没有什么不方便,反而有一种以水为家的自豪。因此,遇到劝说架桥的好事者,诚信渡人的热情始终不高。
“诚信渡人对河有感情,只有了解诚信渡才能走入他们的世界。”曾极力主张架桥的那人说。
话虽如此,众人还是有些不明白。
我听到后也觉得这诚信渡奇怪。有一天清晨,我因事路过诚信渡,站在渡轮甲板上,看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后,不禁惊呆了。
货客往来!那碧蓝碧蓝的水,多清澈啊!勾人!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xiaoshuo/2720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