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说《何处是故乡》内容如下:
那是个周六的下午。俞静走进店里的时候,梁青正在为一个胖女人剪头发。俞静于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沙发上,随手拿起一本美发杂志翻看,不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梁青。梁青一直没抬头,只是出于职业习惯,礼貌地招呼了俞静一句,姐,你先看看杂志,喜欢哪款发型,自己挑一下。俞静一边翻着杂志一边回答,好的,我先看看,谢谢。就这么一句简单的回答,梁青听了之后,像打了兴奋剂似的,立马抬起头来看俞静,问,姐家是哪的?还没等俞静回答,梁青又主动说,我猜你是哈尔滨那块儿的。俞静就笑了,俞静一笑,眼睛就像一汪温柔的湖水,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跳进去。梁青拿剪子的手动作幅度就有点大。胖女人的脸唰的一下挂了下来,说,小伙子,专心干活好不好?
其实刚才梁青跟她打招呼的时候,俞静就听出了对方的北方口音,知道两个人的家肯定离得不远。俞静坐下后,轻声对梁青说,不用选发型,你就帮我剪短就可以了。
梁青用手攥了一把俞静的长发,打量着它们,说,姐的头发真好。
俞静没有作声。她对自己的头发一直还是蛮有自信的。刚上班时间不长时,有一次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清晨的阳光洒在队列中俞静的头发上,栗色的发丝晶莹闪光,仿佛打了蜡一样,充满质感。站在身后的同事被惊呆了,偷偷拿手机帮她拍了下来。同事把照片拿给她看时,连她自己都觉得美丽动人。
梁青啧啧赞叹道,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头发,栗色的发丝亮亮的,发质也非常好。说完,又跳回到刚才的问题,姐,刚才问你的问题还没回答我呢。
俞静说,不回答,说明你猜对了。
梁青对自己的判断很满意。他一边为俞静剪着头发,一边说,我来这里五年了,第一次遇到说话口音跟我一样的。以前别提多郁闷了,我都下了好几次决心,想要回老家了。
梁青为俞静剪头发时异常仔细,仿佛是在打磨一件艺术品。这期间,也有其他顾客进来,可是,梁青只是专心地为俞静剪发,连眼角的余光都没有扫一下他们,仿佛这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存在。
俞静有些过意不去,悄声对梁青说,你别怠慢了其他顾客,人家可都是来照顾你生意的。
梁青说,姐,这些年,除了跟我媳妇,能说这么多话的,你是第一个。你说,我们本来就是本地人,为啥回到咱老家了,却处处感觉自己像一个外地人呢?就是因为口音。我的口音改不过来,人家也听不习惯我这口音。说实话,真有点后悔回来。
俞静心里有什么被触动了一下。尽管她比梁青大十几岁,但她的心境却和对方是一样的,梁青说的,仿佛就是她自己,她也曾有好多次想要逃离这个县城。她觉得,自己在家乡,完全就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外乡人。
这次剪发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
自那以后,俞静就没有去过别家美发店,每次剪头发都是来梁青店里,并且和梁青的媳妇刘如也渐渐熟识了。刘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女孩,性格爽快,直言直语,心里不藏话,跟梁青一样,小嘴也很甜,见了俞静就“姐、姐”地喊,喊得那个亲,仿佛一家人似的。俞静挺喜欢这小夫妻俩,有时去剪发还给他们的宝贝女儿带点小礼物。
俞静在学校教的是语文,诗词歌赋什么的比较在行。有一次去剪发的时候,她左右环顾了一下店里的陈设,突然想起来什么,说,你们的店应该有个店名,不能直接就叫美发店,多俗气啊。
梁青马上表示,姐说得太对了。
俞静沉吟了片刻,说,就叫“青丝如影”吧!你们小两口的名字各占一个字,还非常有诗意。
刘如说,姐,这名字太棒了,我喜欢。
梁青也说,姐起的店名,那是杠杠的。姐,你可是我们的贵人呢。
俞静淡淡一笑,说,哪有!我还得谢谢你每次都那么仔细地为我剪头发呢。
其实,说实话,俞静并不觉得梁青的手艺有多么好,只是,梁青那一口北方味的普通话让俞静有了回到北方的感觉。她出生在北方,生活、生长在北方,直到大学毕业,才选择回到了老家。虽然是家乡,但是这里的一切对她而言,竟是那么陌生——不,岂止是陌生,简直是被歧视。
她刚到家乡学校上班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一个周日,俞静独自去逛街,走进一家服装店的时候,正好接了一个电话。她边接电话边在店里走走逛逛。店主是一个长着冬瓜脸的女人,俞静接电话的时候,她一直不错眼珠地盯着俞静看。俞静也不知道对方什么来意,但是那目光让她感觉到一股凉气从脚底袭来,腿软得几乎迈不动步子。那天俞静本来打算站一站马上就走的,却中了邪一般,随口问了一件内衣的价钱,至今她都非常后悔,为啥要多那句嘴。那女人脸上立刻堆起了戒备和敌意,冷冰冰地对俞静说,衣服不卖,你赶紧出去,我这店里不欢迎你们。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xiaoshuo/2499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