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故事《家传至宝》内容如下:
好不容易熬到深夜,祖太爷偷偷地溜出了家门,借着天上淡淡的月光,到潭里把两个半块砖给找了出来,用手轻轻一插,两个半块立马合二为一,成为一块完整的京砖。祖太爷心里乐开了花,回到家后,也不敢告诉家人,把它深深地埋在自家院子地里。
因为深知偷砖的后果,在得到梦寐以求的京砖后,祖太爷是守口如瓶,直到过世前才悄悄告诉了儿子,同样从事京砖烧制的儿子自然不敢透露风声。直到后来,再不用烧制京砖后,沈家后人才把院子里的那块京砖挖出来,摆放在客厅茶几上。
要不是三年自然灾害,京砖定会代代相传。当时,作为当家人,新志的父亲看到家里的米缸空了,田边荒地上的野菜也都被挖光,一家人都快饿死了,这才想到那块贡品京砖。
也不知道京砖值不值钱,新志的父亲瞒着家人,偷偷地带了半块京砖去了上海,在老城隍庙找了一家古董店。
拿出京砖后,店主一看是干窑烧制的京砖,知道遇上了好买卖,当即出二十元买了下来。
父亲没告诉家人,用这钱买了米,帮全家渡过了难关,但也落下了心病,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
经林老板这么一提醒,新志终于知道,当年父亲手上的救命钱是怎么来的,原来是卖掉京砖换来的。
既然能卖,那也能买回来,可他又一想,不对啊,现在要找的是半块京砖,还是配对的,这简直是大海捞针啊!
“你不会上网发条信息试试看,说不定能找到另半块呢。”林老板提醒道。
对啊,现在的网络可以说无所不能,新志把找寻半块京砖的启事发到了网上。然而,万能的网络这次却没了音讯,虽说启事下面的跟帖不少,但没有一条与另半块京砖有关联的,大家跟帖只是好奇,想知道这其中更多的故事。
网上的路走不通,到底怎样才能圆父亲遗愿呢?新志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
直到有一天,新志开车回江泾乡下走亲戚,无意间经过一座土窑,看到正冒着烟,心里立马亮堂起来:正是天助我也,何不将另半块烧制复原出来呢。
第二天,新志带上那半块京砖,来到那座老土窑,一看是跟爷爷同辈、和自己沾亲带故的邻居老阿公,心里倍感亲切,问后才知他现在已是京砖传承人了。
说明来意后,老阿公爽快地答应了,但看过那半块京砖后,老人却摇起了头,说这事有点难,自己年纪大了,没那么大的力气,现在制作工艺基本没变,可不少工序都靠机器了。像这样的京砖,还得纯手工打造才行,真要做,怕是要新志帮着一起干才行。
听老阿公这么一说,新志欣然同意,告诉老阿公,自己从小也跟着父亲,看过他们制砖,打心里喜欢这个把泥巴变成京砖的好手艺。此后,新志吃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当起了老阿公的助手,一门心思做起了老京砖的仿制和复原工作。
普通方砖很好做,但京砖不是想做就能做成的,才上手,新志就明白其中的艰辛,不过每次看到老阿公那自信的模样,心里还是有底的,相信靠着自己一身的好力气,在老阿公技术的把关下,这项艰巨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好。
说说容易做时难,这几十道工序还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熟练掌握的,从开始着手到真正烧制完成,新志与老阿公足足花了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里,新志除了虚心向老阿公学技术,两人还趁着业余时间去过好多次上海、苏州等地,走访了许多古董商店旧货市场,也见到过好多块老京砖,除了拍下照片外,还拓下了不少京砖上的印章。
新志回到家,又对自己那半块京砖上的印章进行研究。经过反复筛选,最后才确定修复后的另半块京砖上将要配上的两个印章,让它能符合历史印迹。
老阿公告诉他,贡品京砖上的印章都是靠模子打上去的。模子肯定是找不到了,要不就用小刀刻吧。听老阿公这么一说后,新志真的在这块新仿制的京砖上,一刀一刀把印章给刻了出来。
大功告成的那天,新志兴奋不已,连夜打电话发朋友圈,通知亲戚朋友第二天到土窑来,见证自己的传家宝如何完璧归赵。
第二天一大早,新志把特地买好的红地毯铺在土窑里,把那块复制得天衣无缝的京砖放在贡桌上,还搬来一张太师椅,放在贡桌前。
看到亲戚朋友到齐后,他让老阿公坐在上面,自己跪在他的面前,说出心里话。自打儿时看到那半块京砖起,自己就爱上了这门艺术,作为非遗基地,土窑的恢复,正好圆了他的梦。通过这一年的亲身经历,更加喜欢上了京砖制作。为了能把这项非遗传承下去,今天让大家开开眼界的同时,更是要见证自己的拜师仪式。
说罢新志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正式拜老阿公为师,开启了烧制京砖的人生路。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xiandai/1778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