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躺平”时警惕发生“踩踏事故”》内容如下:
每一个时期都有流行语。而眼下这段时间,我最不喜欢的流行语就是“躺平”。
很多年轻人说,奋斗也不能名列前茅,所以选择“躺平”—作为学生,反正上不了清华,那不如随便混个文凭;作为职场人,只追求不加班,每天按部就班,闲暇时干自己喜欢的事儿。
在学校混日子容易,不加班容易,对付着上班也容易,可一旦单位垮了,行业崩盘,产业完结,你该怎么办?
我得说,奋斗不是为了让你名列前茅,而是为了让你不掉队;不是为了让你赚到大钱,而是为了能让你吃饱饭。你必须全力奔跑,才能保持留在原地。
但你如果依然要“躺平”,就要做好以下几个心理准备:1.随时会发生“踩踏事故”—这里的“踩踏”不是夸张的形容,而有可能真刀真枪地发生;2.“躺平”后一旦想要再站起来需要有巨大的毅力—真有这毅力,一开始就不会“躺平”;3.被踩是真的很痛—别以为只会心痛,还包括实打实的肉体伤害。
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已经40多年了。我见过很多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天之骄子式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躺平”,但很多人如今混得并不怎么样。
我要讲一个真实的“躺平”故事。
一个男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上的大学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一流大学,仅次于清华、北大。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东某地的国企,当时那家国企发展得非常好。他勤勤恳恳工作,在当地买了房子。他是“理工男”,很老实,不太擅长社交,没有恋爱经历,也没什么好朋友。
世纪之交前后,他的单位突然间垮了,所有员工作鸟兽散。
其他人消息灵通,早就知道这回事儿,都在找下家、找出路。只有他真的是在最后一天才知道的。
他惶惶然不知所措,觉得自己会得到一个妥善的安置。于是,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留在当地,等。
但在等的过程中也需要生活呀,不得已,他跑去开黑车。
几年之后,自己的“安置”依然没有下文。家人鼓励他去深圳或者广州找工作,但这时候,又有一个问题:他觉得这样做很丢脸。
他上的是一流大学。别的不说,深圳、广州,他的同学有的是。他觉得自己混得惨,根本不愿意和人家来往。有同学辗转知道他的情况,联系上他表示愿意帮忙,但他觉得那样自己太难堪,就硬生生地拒绝了。
他自己去应聘,但他那时已经过了35岁,而且有好几年专业上的空窗期,应聘过程很不顺利。为此,他的自尊心受很大打击,一赌气,“躺平”。
如今他已50多岁了。我了解到,他如今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还是偶尔开开黑车,主要靠父母的养老金生活,基本上就是“躺平”到底了。
但他一开始是有机会站起来的,在他失业的前10年之内都有机会。
那时候,他的文凭还算过硬,他的工作经验没有完全过时,他还有同学、人脉。但他好面子、赌气,索性放弃了。直到他失业10年之后,风云变幻,他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了。
因此,我对“躺平”这件事是绝对不敢恭维的。
如果你如今选择“躺平”,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不觉得痛,那么恭喜你,你还能在家里的床上再躺一会儿。
但是,世界之大,真的想要躺在一张安静的床上舒舒服服地过完一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99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