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自律真的能使人自由吗》内容如下:
自律能使人自由吗?
在相关调查中,90%的读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有参与者认为自律是一种延迟的满足,通过克制当下的欲望来获得明天的自由。剩下10%的读者则认为自律不能带给人自由,原因各异,比如说自律会带给人成就感,但这种感觉不能称作自由。
关于这个问题,我讲一个小时候的故事。
我是奶奶带大的,一天幼儿园也没上过。奶奶不识字,但头脑清晰,有人生的大智慧。她的教育理念我无比认同,她觉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六岁以前的小孩子就让她疯玩好了,那时每天就是玩玩玩。
开学第一天我兜里不知为什么装了很多糖,语文课上到一半,我突然站起来就往教室外走,老师都愣了,拦住我问我怎么了。我觉得老师好奇怪,难道看不出我憋得慌要上厕所吗?老师很和气地让我去了,下课后跟我说以后课间十分钟才可以去卫生间,上课万一憋不住了,也要先举手跟老师示意。
那天放学时,老师还指着我满满一口袋的话梅糖,温柔又不容置疑地说:“明天开始零食也不可以带到学校,放学回家以后再吃吧。”我就像被施了魔法而催眠一样,瞬间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我奶奶都觉得很神奇。
我适应能力很强,幼儿园生活的缺失并没有影响我的小学生活,唯一让我困惑的是每次生字练习,我的田字格本上的成绩永远是大大的“差”。我纳闷了整整一个学期,我一笔都没有写错啊,为什么老师不给我“优”,哪怕是个“良”呢?
然后某一天我如梦初醒,原来生字练习不只要把字写对,还要把字一笔一画,写得很工整很好看才行。
话说我幡然醒悟的第二天,老师估计又疯了,因为我的狂放天书一夜之间变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生字作业风格的转变,标志着我从一个自然散养没有任何束缚的小孩成长为尊重纪律、规则、接受适度管理的群体中的一分子。
守纪律很辛苦,而自律才是真正的考验。小学二年级,我从上海转学到北京,当时北京的课堂上要求小学生手背后,坐端正听讲,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时坐在我左手边隔着过道的一个梳马尾辫、一脸严肃、鼻子又高又直的女生,她的坐姿永远被老师表扬。我当时心里颇为不忿,每每试图挺胸收腹,想和她一争高下,但每次都败下阵来,那女孩的定力简直可怕。这一路碰到了不少这样的狠角色,都是神人,都极其自律。而优秀的代价之一就是自律。
NBA球星诺维斯基说,他退役以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几乎每天都吃冰激凌,半个月就胖了15磅,以前的衣服全部作废。
相比身材与生活习惯上的自律,对于情感和情绪的自我掌控更难。比如如何不见异思迁,不喜新厌旧,如何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如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恐怕才是人生的终极难题吧。我认识因为30年前对太太的一句承诺,而从此谨言慎行,不给自己任何心猿意马的可能性的男人,因为变化太多,不变的人才显得弥足珍贵。
自律很难,因为自律没有标准。
我想自律就是坐得笔直,一动不动的我的小学同窗;自律就是杨丽萍几十年如一日纤瘦无比,但适合舞蹈、为舞蹈而生的身材;自律就是诺维斯基、休叔曾经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自律更是我尊重的那位朋友对爱人的一诺千金。
自律的过程并不愉悦,甚至痛苦不堪,它也不会使人更自由,也不一定使人更成功,但自律会让人更体面,会让人更接近心目中那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978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