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从零开始建造一个适居行星》内容如下:
从零开始建造一个适合居住的行星,这绝对不是异想天开。一方面,好奇心让我们对未知有一些征服欲,人类自古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另一方面,地球正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威胁,如气候变化、人口过剩、潜在流行病等,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准备一个后备计划总是好的。
那么,如果要建造一个适居行星,该满足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在太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星球需要处于适居带内。意思就是说,这颗星球要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并保持与恒星合适的距离。因为行星如果离恒星太近的话,我们就会被恒星的热量烤焦,而如果离得太远,我们又会在低温环境下被冻结。
此外,星球上还必须存在大量的液态水,以及含有可以呼吸气体的大气层、类似地球的稳定重力、适当的昼夜循环等。只有满足这些先决条件,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宜居星球的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现在,建造“人造宜居行星”主要有两种设想:一是,制造一个几乎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没有区别的行星复制品;二是,在太空中建造一颗巨大的卫星,就像《星球大战》中的死星空间站。
先说说方案一:建造一颗完整的行星。
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是由太阳诞生时所释放出来的残余物质积聚而成的,在几百万年里,这些残留颗粒一点一点、一块一块地聚集在一起,直到形成一颗适居行星。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模仿大自然形成行星的过程,但要加快速度。
我们可以在太阳附近建立一个先进的核聚变设施,在那里获取建造新的类地行星所需的较重的物质。密度较大的元素如锇、铱和铂等,将是构建复制行星的不错选择,这些较重的元素可以层层叠加在一起,然后自然冷却。
目前,人类已知获得这些元素的唯一途径是超新星的热核爆炸。然而,即使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快行星的形成过程,建造一颗行星也需要几千年的时间。
方案一难以实现,我们不妨探讨下方案二:构成空间站。
如果主要以钢铁作为建筑材料,那么将需要大约1000万亿吨钢铁,而目前人类每年只能生产大约18亿吨钢铁,即需要80万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满足其对钢铁的需求。要获得建造类行星空间站的原材料,唯一的变通办法就是向太空获取,为此,我们可能需要开采小行星,甚至月球。
假设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采购原材料的后勤挑战,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利用能够在微重力下工作的先进机器人,建造一个可供居住的球形物体。这样才能获得类似地球的重力,否则在失重状态下,人类的身体可能会变得十分糟糕。
即便建造一个类似行星的球形空间站要比建造一个巨大的类地行星容易得多,但可能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缺乏稳定性。为了保持其稳定运行,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主动维护,而我们的科技距离达到这一维护水平还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
除了上述两种想法,还有一个更可行的选择——地球化行星或卫星,使其适合人类居住。例如,我们可以在火星上进行核爆炸,使其大气层变暖,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程度,然后寻找一种能保留住火星大气层的技术,使其能像地球一样维持适宜温度。有研究人员相信,这一设想有可能在几十年内成为现实。
无论是建造完整的行星,还是构成空间站,以目前现有的科技水平都不大可能实现,不过,将现有行星地球化倒是一个更可行的方案。对人类来说,这已经是一项难以置信的奇迹。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956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