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日有记也》内容如下:
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常常苦口婆心地教导:“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要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写作文时,我最拿手的一句名人名言是罗丹说过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看过的电视剧里,但凡时代背景是民国或知青下乡,常出现的桥段是,夜色已深,靠窗的小桌,昏黄的灯光,有个人在写日记,内心独白的声音从电视机的音响里泄出。时不时地,还会上演一场日记被他人偷看,秘密被不慎曝光的轩然大波。连美剧也不能免俗,《吸血鬼日记》第一季第一集,女主角Elena的旁白声音“Dear Diary”响起,给多少看客的心上从此打下深深的烙印。
我也用过形形色色的本子写日记,小学门口的文具店里卖过的卡通硬皮本,天真可爱。带密码锁的粉红色本子,煞有介事。硬皮的,软皮的,各种纸张各种厚薄的,写在任何一个本子上,都难免虎头蛇尾的结局。少数写完的,也立即心生出了必须要将其“毁尸灭迹”的冲动。曾经试过用透明胶把写过的几页纸粘住,仿佛就此可以忽略一段连自己都羞于翻看的时光。后来,狠狠心地撕个粉碎,彻底断舍离。
自觉地开始养成手写日记的习惯,是高三时,午休时常会写上几句话,多是关于学习和考试的总结,对于成绩优秀者的敬佩,对自己的勉励和鞭策。细水长流,集成了厚厚一本。随后,在大学四年的庸碌间,丢失了手记的习惯。一切的思绪,都被定格到了博客、空间和豆瓣的各个角落。
重新开始写日记,便得郑重其事起来。本子要精良,钢笔要趁手。什么都写,什么都记,吃喝玩乐,读书观影,生活琐屑,工作牢骚,甚至是怀孕时期的血糖和如今的餐前餐后体重……
最近,给自己定制了一枚闲章:“日有记也”.出自汉代刘尚写的《新序杂记一》中的“日有记也,月由效也,岁有得也。”大意是,将每天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有所收获。
有人说,记日记不是为了自己,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将内心展示给别人看。看似私密的书写行为,其实伴随着强烈的外向表现欲。
看与不看,于我而言并不重要。我不否认这句话的正确成分,也承认自己心怀着述说欲和澄清一切的诉求。但是,这种注入了丰富情绪和深度思考的表达,是一个隐秘幽深的纯洁殿堂,此时此刻,甚至在我的有生之年,它也仅仅会对一两个人开放。这种层面的展现与分享,是对于感情关系的再确认,以及对于彼此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的深度认同。
记录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使命。让人可以回顾与自观。唯有面对自己,是一场逃不开的试炼。我宁愿自己活得清醒些,舒服些。用手写记录的方式,见证时间的流淌,见证感情的生成,理解自己的喜好与厌恶,辨别自己的在意与疏淡,不断拆解和粉碎旧我,亦不断构建和完善新我。
专注地、用心地照看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个起点,从此愈发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有能量的人。从此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收获向往的生活。
大世界的喧哗躁动,小世界的清凉自在,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919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