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湿地公园甩膀子,心圩江上斗沉疴》内容如下:
在左岸江底护堤上的花岗岩石板路走了1500步,一石阶路又迎客而上。登上石阶,再次来到左岸的赤道。这时的赤道旁迎来了一道更迷人的风景:那是一处三千多人的大花园啊,还不迷人吗?
六年前,一位叫张桥的校长,高瞻远瞩地在这里起了一栋楼,在这里招生教学。因为这里的江河可爱,也因为这里的蓝天亮丽,便把这校舍命名为欣蓝天学校。办学伊始,师生员工不到500人。后来因为治学有方,莘莘学子开始云集于此。教学楼也从一栋变成了两栋,再变成了三栋。不到五年,师生由原有的500人翻了几番,长到了3000多人。有小学部教学楼,有初中部教学楼,有教师公寓楼和学生住宿公寓楼。因办学成就斐然,蜚声邕城,深得政府赞誉,许给心圩江一弯江月之净土,让学校开辟运动场所,欣蓝天便成了心圩江湿地公园中游上的一座迷人的大花园和大欢园。
这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也是我余生将会执着热恋的地方!
走过大花园边的铁栅栏,再行300步,回归五龙桥。这时手机音乐播放的“走过千山我历尽多少风霜”已是第六遍。我揉揉被赤道上的防滑颗粒沙石刺红的脚板,穿上了鞋子,结束了又一次健走的旅行。
一次次健走都愉快地结束了,但“酒囊饭袋”未减初衷,革命尚未成功,我还需坚持努力。
我这样子想的时候,不禁又来到了五龙桥。站在五龙桥头向身前的心圩江上游望了望,两条红色跑道于心圩江的左右两岸飞驶,在碧绿的江边植被和江心墨绿繁草携带着一溪长流逆行而上,它们此行,要到哪里才歇步而止呢?
我终于找了个闲暇时间,沿着赤道逆行去溯源。
赤道带我穿过了里坡,又越过了峙村,牵引我往上游探求,来到了铜鼓坝水库。
铜鼓坝水利枢纽位于南宁市邕江支流心圩江的上游,在南宁市西北郊西乡塘区安宁街道办西津村附近。坝址距南宁市区约7.2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水利枢纽工程。铜鼓坝坝址集雨面积9.01平方千米,水库正常高水位82.21米,水库总库容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2万立方米。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包括浆砌砖非溢流坝、浆砌砖溢流坝)、放水设施和管理房组成。铜鼓坝水利枢纽属于历史遗产,据考证,该水利枢纽始建于北宋年间,主要功能为壅高水位,引水灌溉。铜鼓坝下游有西津村、大塘村等,距南武公路0.8公里,如果出现溃坝,受灾人口将为3000多人……
原来,铜鼓坝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年)由邕州司户参军孔宗旦倡建,至民国元年(1912年)历八次重修。村民感恩于孔宗旦功绩,于苏卢村建起“太子庙”,并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九举行孔宗旦诞辰纪念活动(俗称“太子诞”)。铜鼓陂水利由堤坝、引渠道组成,堤坝长46.5米,高约5米,泄水口呈喇叭形,护堤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堤坝的两侧有长35米、宽1米、高15米护墙。铜鼓陂水利是南宁市目前发现年代留存最早的水利工程……
不逆行,我们能巧遇这段历史吗?不溯源,我们能知道孔宗旦是何许人吗?
探访过古迹,知晓了历史,我再一口气逆行而上。
我是逆江左岸上去的。在经过了丁村和莫村,正在兴建的桂黔高铁天桥凌空飞越永宁村南北,赤道也由此渐入山中腹地。虽山弯水转,湿地公园上的绿荫美景却未减。在山的尽头,南宁环城高速公路的一座高架桥挡住了去路。而就在这座环城高速公路高架桥的下面,赤道拐上了一座新建的小桥,转了一个弯,掉了个头朝江河的右岸顺流而下,与右岸的赤道比翼双飞……
至此,应该是心圩江湿地公园的尽头,或者说是发源地了吧。
这里傍坡而上,建设不少景点,种了许多名树,有准开的小卖部和待客休息室,还有篮球场和足球场……
我环坡而上,浏览正在修建的各种大美景点。临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宅村落与正在修建的湿地公园景区融为一体,彰显出大景区与农家乐合二为一的新农村大美风范。原来,这里就是邕武路安宁街道办路西村新平乐队的新农庄。
站在高坡上在建大美风景的最高点,遥望心圩江湿地公园从此领跑着路西村新农村,带动着永宁村、莫村、丁村许许多多农家乐,浩浩荡荡地向着屯里、大塘往高新区奔去,涌向邕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富强华夏!
这次溯源,我步行了四个多小时,双脚已有酸痛。我在湿地公园设置的条石长凳上稍作休息,又拿出手机,打开《明月夜》听歌消遣,待那句“走过千山我历经多少风霜”的歌词再度把我熏陶,体力也恢复得差不多了。我决意从赤道路旁,条石边沿的植被草地上走回。尽管草地上有“小心蛇虫”的警示牌,但我还是决意要走一走这条险路。
在植被的草地上行走,那种软绵绵的舒服与惬意,只有两种时候的感觉可以完全喻及:一种是谈恋爱,全身心沐浴在爱情的蜜糖里的时候;另一种是沉浸在强大祖国的怀抱里,享受着小康生活的时候……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886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