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珍惜你的负面情绪》内容如下:
一、
有位朋友不久前大劈叉似的跨行业换了工作,一起吃饭聊起来的时候,她说总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太对劲。
好不容易脱离了中午从11点开始就坐等下班的单位,如愿以偿加入了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准备大展身手,可去了之后才发现,除了干不完的活儿之外,焦虑、烦躁、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也如影随形。
公司成立还不到三年,根本没有SOP(标准作业程序)和培训手册,老员工还能凭着经验应付,新加入的她就只有两眼一抹黑的份儿。
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虽然手脚不停,可每一步都像踏进了虚空里,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参照标准,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或者还不够好。
对自己不确定,原本完整坚固的自信就开始产生裂缝,长出一种叫自我怀疑的东西,被焦虑的邪风一吹长得愈发旺盛,又生出些许失落和恐惧的种子。
“我是不是选错了?我是不是能力不够?这样下去我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情绪不断增长,虽然不至于崩溃,但总觉得事情不该这样。
难道不是该全身充满干劲,信心满满地面对未来吗?不是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面带微笑,因为在朝着理想中的人生靠近吗?为什么一点也调动不起来积极乐观的情绪,负面的情绪反而那么多?
二、
说来也有趣,焦虑或抑郁也好,悲伤或嫉妒也罢,无论哪种情绪被冠上“负面”之名,只要它一冒头,我们本能地就要放下其他的一切先去搞定它。
“要让自己快乐起来,要乐观地面对未来。”我们这么对自己说着,一旦偏离了积极的轨道就要立刻拉响警报。
但情绪,或者说负面情绪,真的是罪大恶极、人人“得而诛之”,将它赶得越远越好吗?并不见得。
回忆一下你人生中做出的所有重大决定或者转折性的选择,大概都少不了负面情绪的参与:
中学时发愤图强,是因为听到老师公布排名,发现自己在几个好朋友中已经垫底,忽然就很怕被他们甩在身后——那是恐惧。
大三时放弃跟周公的“约会”,每天去图书馆上早自习,是因为听说就业形势严峻,一想起不远的毕业季就觉得心里没谱,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那是焦虑。
下定决心用一个周末的时间修改好简历,咬咬牙还是点击了发送,是因为实在忍不了“奇葩”的同事和令人无语的老板——那是煎熬。
我们常以为获得行动力的关键是思考,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如果没有情绪的推力,思考大概率会停留在空想阶段,然后无疾而终,没有“脑子一热”的那一刻,我们其实根本无法做出决定。
三、
最近我在看《西游记》,印象特别深的是第十四回的一个小片段。
悟空刚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放出来,没走几步就打死了拦路的六个强盗,被唐僧狠狠唠叨了一通。他一怒之下决定回花果山逍遥快活,在东海被老龙王劝得回心转意,又决定掉过头去追唐僧。
猴子急匆匆地驾云前行,在途中遇到了观音菩萨,简单解释了一下跟唐僧的摩擦,并表示自己已经想通了,决定继续陪着唐僧取经。
观音这时说了句很有趣的话:“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
我看到这一段时其实偷偷松了口气,原来不止我等凡夫俗子需要“脑子一热”的助推力啊。
所谓的行动力,还真不是深思熟虑算好每一步之后再走的,而是念头先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始,然后才摸爬滚打,一点点踩出要走的路。
让我们避之不及的负面情绪,也是力量最强的助推力。
就是这些林林总总的负面情绪,驱使着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那条路上咬牙往前走——如果能终日处在一种满足的愉悦里,谁不想“躺平”呢?
四、
让负面情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正名”。
迷茫和焦虑有何不同?愤怒和紧张到底有什么差异?此时此刻感到的是失望还是羞耻?
这些描述情绪的名词人人都不陌生,但当情绪涌起时,我们却习惯性地用一句“不开心”“打不起精神”将自己的感觉草草带过。
正名的作用就是要拨开这层不清不楚的迷雾,看到自己到底是被哪种情绪困扰着。就像在恐怖片里,喊出恶魔的名字就可以打败它一样,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感受的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是“倾听”。
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是一种提醒,告诉你“这里好像不太对”。正视负面情绪的存在后,才有机会静下心来听清它想对你说的话。
焦虑在告诉你:是该换个方法试一试了。
自我怀疑说的是:别太自负于过去的经验,还是得放低身段耐下心。
恐惧在你耳边低语:不行,现在千万不能放弃。
去倾听它,而不是扼杀或者逃避它,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该做点什么。
第三步是“假设”。
不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重新选一次,我愿意为了躲开这些痛苦而做出相反的选择吗?”
我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在听完我这个问题之后苦苦纠结了一顿饭的时间,终于在分别的时候给了我一个“不会”的答案。
离开家也好,分手也好,换工作也罢,出国也罢,所有的变化都天然伴随着或多或少的阵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好像已经无法承受了,可若是可以再来一次,你还是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好好珍惜自己的负面情绪吧,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它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88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