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中国书法绘画中的和谐相通、美美与共

精选文摘《中国书法绘画中的和谐相通、美美与共》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1-12-31|来源:现代阅读|作者:汪德迈[法]|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中国书法绘画中的和谐相通、美美与共》内容如下: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文字在美学意义上的伸延,也是中国古典“水墨画”的雏形。

丝帛或纸质上的水墨画之前,古代中国曾经盛行一种由不同图像组成的装饰壁画,用于美化重要建筑,如皇宫、寺院和陵墓。这些装饰画,有许多石画与砖画遗迹留存至今。它们代表一种由工匠参与完成的建筑物纯图像艺术。古典绘画并非来自古老的图像画,而是孕育于书法。蒙恬发明毛笔,使绘画的笔触带有相当的美学可塑性。这一美学特性使这些非凡的笔触不仅应用于书法,也用于体现非装饰性的、纯粹的图像。由此,六朝出现中国特有的水墨画。源自书法的水墨画与艺匠毫无关联,它为文人专属。文人画非常接近文学构思,和后者一样,它成为中国艺术理论家所谓之“写意”的另一种方式。写意,并非寻求摹写现实——纸上水墨之术很难成之——它必须一挥而就,不允许修改,这与希腊画家宙克西斯的艺术相反,据其同代人所言,宙克西斯画葡萄,逼真得群鸟来啄食。与此完全相反的是,王维的瀑布,李昭道或董其昌的山峦,马远笔下在山岩顶上凝视四周的隐士,这些绝非是错视画,它们是瀑布、山岩之意念的诗化,其意念源自纯中国宇宙学世界观。

不过,中国画家与西方画家之间的对立,并不是后者着眼于现实而前者着眼于意念,两者都在意念上着力。达·芬奇在其《绘画论》中说过,“画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雷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利特给他的一幅烟斗画题名为“此非烟斗”,因为事实上,艺术家所要体现的是关于烟斗的意念。

而在西方画家和中国画家那里,有关艺术作品的理念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形成的。西方画家沉浸在《圣经》的创世观念之中,再加上柏拉图的神造观,亚里士多德对此加以修正的自然创造观。由此,西方画家学习以模仿自然进行创造,他坚信自己就是依照创世者上帝的形象被创造的。而中国画家则沉浸在与上天合一的意念里,如大儒张载所写“天人合一”。作品中所表达的是内心深处所感受的万物之含义(写意),而非通过“写真”。由于有这种理念,中国画家更着意任由作品本身去表达,而较少去“做”作品:深化艺术家对世界的内在感受,完全在精神世界里体验之,其起点不是模仿自然,而是如历史上伟大的作品那样去表述自然。因此,中国画家会表述自己,尤其他们的自然源自深刻的内在性,理想的绘画是一挥而就,完美自然而成。我想到的最近的例子是,2018年4月20至21日在杜甫的故乡河南郑州巩义举行的关于这位大诗人的讨论会。两天里,每日有中国茶道,浓浓的绿茶杯盏交错,和着名的日本茶道不同。在第二天,请人即兴作画。五六盏茶过后,灵感来了,纸墨穿梭,挥毫而就。

在中国,诗、书、画三者是可以叠合呈现的。

在西方,绘画代表实体美术,文学代表精神艺术,两者之间是存在断裂的。中西艺术的差别不言而喻,但我们需要跨越这种差别。一般地说,文学与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抽象,艺术的语言普世,文学可以对语言进行抽象性的升华,艺术对感性直觉地关注。但当我们将这种带有差异的认识灌输到中国作品中的时候,便可以发现,那种所谓纯主观艺术的说法是不牢靠的。中国的表意文字就有一种妙用,即通过“羊大为美”的“美”字,去表达艺术境界中的感性事物——对羊的想象。中国史前时期就有养羊的文化,中国北方喜爱羊肉的美味,烹饪羊肉是中国菜系中的上品。这个例子说明,对感性与抽象思维相遇而形成的感觉,没有一种判断力,就没有美学可言。

而且,在艺术的语言中也存在工匠技艺与美术两个层面。工匠将想法具体化为实用,美术则通过绘画、雕塑和音乐等体现美学思想。从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伊始,就有匠人手制的燧石工具。这种纯手工技艺是一种艺术的语言,之后和语言一起发展,直至与今天的科学实践相关的尖端技术,在拉斯科洞窟、肖维岩洞和科斯奎岩洞发现的史前艺术同属远古。人们从交流推进到思辨是不知不觉的,同样,工匠艺术抹去了简单手工与美术之间的疆界。

总之,在中国表意文字文化的体系中,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产品——水墨画。水墨画鲜明地传达了绘画、表意文字与书法艺术之间的血缘关系。它所要揭示的是,汉语汉字具有行事性,可以通过对事物进行人为地编排,将所关联的现实浓缩为更实际的,或者抽象为更具审美的对象。这种出色的行事性还被神话化,产生魔法般的神奇力量,或者发展为神性话语的创造力。在西方,它被柏拉图的客观理念主义哲学理论化,将观念作为实体,用以建构超验的理念世界。感性世界则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由此判断,理念形成于思辨性的语言,而且只在理念世界中存在,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和完美的。构建知识的目的,旨在唤醒人类在获得肉体之前对超验世界的生存的可能持有的记忆,这就是“回忆说”。此说法过分夸大理念世界的作用,导致柏拉图主义失效。相反,在中国的禅宗学说中可以看到,佛教与老庄融合,与美学相通,将事物的空性与语言本在之虚假所反映的现实与幻象之虚相连。

(摘自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中国教给我们什么——在语言、社会与存在方面》    作者:[法]汪德迈    译者:[法]金丝燕)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86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人文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