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一文读懂“元宇宙”》内容如下:
技术与理论
要真正理解“元宇宙”,必须引入技术视角。在技术视角下,技术意义的“元宇宙”包括内容系统、区块链系统、显示系统、操作系统,最终展现为超越屏幕限制的3D界面,所代表的是继PC时代、移动时代之后的全息平台时代。
支持“元宇宙”的技术集群包括5个板块:网络和算力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显示技术、区块链技术。
“元宇宙”是以“硬技术”为坚实基础的,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集成电路、通信组件、新型显示系统、混合现实设备、精密自由曲面光学系统、高像素高清晰摄像头。“元宇宙”形成的产业链将包括微纳加工,高端制造,高精度地图,光学制造(例如衍射波导镜片、微显示和芯片制造),以及相关的软件产业。最终,“元宇宙”的运行需要物理形态的能源。
“元宇宙”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具象的“元宇宙”是以抽象的“元宇宙”为基础的。抽象的“元宇宙”首先是数学意义的“元宇宙”,抽象代数所建立的同态映射与同构模型,有助于理解“元宇宙”。而经过量子力学所诠释的“元宇宙”,是一些可以完美描述我们所有经历的一个又一个意识的“信息块”。在这样的意义上,“元宇宙”是全息的。
走向现实的科幻世界
在“元宇宙”的早期,真实世界中的人们通过数字映射的方式获得虚拟身份,通过数字化,实现对传统人的生理存在、文化存在、心理和精神存在的虚拟化配置,进而成为“元宇宙”的第一代虚拟原住民。
这些原住民具备现实人与虚拟人双重身份,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在“元宇宙”中互动和交流。若干年前上映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展现了未来社会的“人类”构成:生物人、电子人、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以及他们繁衍的拥有不同性格、技能、知识、经验等天赋的后代。
可以肯定,未来的“元宇宙”居民势必多元化,只会比《银翼杀手2049》中的社会更为复杂,每个个体都不会只具有单一身份,而是具有复杂身份,生命也是从有限生命到无限生命。
如果说“元宇宙”的本质是“信息块”,那么,“信息视角下的生命”是什么?信息人、数字人、虚拟人,完全可以想象为一个由信息构成的网络。“元宇宙”的主体,生物人、电子人、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最终都演变为有机体和无机体、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的结合,形成所谓的“后人类”。其实,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后人类”问题已经引发一些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美国后现代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发表《赛博格宣言: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一文,将后人类命名为“赛博格”,他们在未来世界将行走于生物体和机器之中,是虚拟和现实之间的新形态人类。
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着作《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中指出: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大危险在于它有可能修改乃至改变人类的本性,“人性终将被生物技术掏空,从而把我们引入后人类的历史时代”。
现在,现实人类和他们创造的虚拟人,正在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与情感连接,成为开拓“元宇宙”边界的先驱者,并在虚拟新大陆上构建“后人类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左右出生的“Y”世代人群,对即时通信、网络游戏、云计算具有天然的接受能力,更在意生活体验,是同时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第一代,带动了“YOLO(活在当下)文化”的兴起。但是,2010年之后出生的新一代,则是人类历史上与生俱来与尖端科技互动,并将科学技术进步完全融入自己生活的第一代人,也将是“元宇宙”完全意义的“原住民”,已经开始参与“元宇宙”的构建,推动“元宇宙”向更高阶的维度发展。
也可以将“后人类社会”形成过程想象为生命形态从所谓的“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过渡的过程。其间自始至终会存在两种演变:一种演变是生物学的、信息论的、技术的演变;另一种演变则是伦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这两种演变都同时充满可期望的前景和难以预期的风险。有一种说法:在未来,90%以上的人类活动,如科研、艺术、教学、开发、设计,都会在元宇宙中进行。所以,如何评估“元宇宙”模式的风险,需要尽早提上日程。
政治与哲学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因此,有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考量,例如:如何确定“元宇宙”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制定“元宇宙”内在的经济规则,怎样避免“元宇宙”内在垄断,以及如何预防“元宇宙”的霸权主义和“元宇宙”之间的冲突,维系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如何协调资本、政府和民众参与创建“元宇宙”。对这些问题的考量,其实都没有彻底摆脱和超越作为当下“人类”的思考模式。如果是“元宇宙”的全新思考范式,就应该相信,“元宇宙”一旦形成,就会有自己的生命力,以及自我调整和演变的内在动力。
人类在关注和参与“元宇宙”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生命概念、时空概念、能量概念、族群概念、经济概念和价值观念都可能会被改变和颠覆,触及哲学,甚至伦理学。
因为“元宇宙”,人们重新思考基本的哲学概念:先验知识、存在和存在主义、经验主义、二元论、语言本质、超现实社会、单向度,进而影响对笛卡儿的“二元论”、萨特“存在”与“虚无”的关系、福柯的“我应该是什么”、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就是世界”、博德里亚尔的“大众化的虚无世界”等哲学思辨的认知。
结束本文的时候,要对中国历史上的哲人充满崇敬之心。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延续自战国时代关于“宇宙”的诠释,即“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确认了“心学”的内核。之后的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将“心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当今,要认知“元宇宙”的真谛,可能需要进一步参悟陆九渊和王阳明深邃的思想。
(摘自中译出版社《元宇宙:互联网的未来就是元宇宙》 作者:赵国栋 易欢欢 徐远重 本文作者:朱嘉明)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826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