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狠话治理”该收声了》内容如下:
“不换思想就换人”“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要结果”……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一旦面临工作困境,或者面临群众呼声高的问题,领导往往会采用放“狠话”的方式来解决。狠话可以分为“符号化狠话”与“实质性狠话”,前者只是一种表决心的嘴上功夫;后者不仅在口头上态度坚决,且会尽快落实。
基层为什么会出现“放狠话式”治理?首先,这与集体决策制度流于形式有关;其次,与当地对领导,尤其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缺失、执行不力有关;更糟的是,一些地方一把手本身也并不太在意制度的约束,形成了“一霸手”现象,这就使得他们毫无顾忌地放狠话。
而且,由于明确各类事项的制度不够健全,缺乏落实的刚性清单,使得领导放了狠话的事项能够优先于其他事项,甚至挤占其他事项落实的时间表,导致其他事项被推后甚至取消。
优秀的地方领导之所以卓越,源于他们政绩观、纪律观的卓越,他们将依法依规、积极高效作为自己从事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理想。然而,个别政绩观与纪律观异化的地方领导,往往将获得显绩作为行动指南,在媒体、公众、上级面前,人为制造易于被观察的“狠话”。
当然,无论“狠话治理”所设想的目标多么优先、多么有力,最终都需要依靠各级公务人员落实,若他们坚守法规制度,有违法纪的“狠话”便难以落地,这也会倒逼领导少放狠话。
基层“狠话治理”如何扭转?主要在于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和行为约束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职权范围与边界。此外,要完善各项工作的责任清单制度,以标准化的形式列举和落实,杜绝领导狠话所对应的事项冲击、代替、挤占其他类事项的可能。
“放狠话式”治理不以法治化、科学化为导向,而是追求个别事项的快速解决,若任由这类现象蔓延,就会偏离法治化、科学化的轨道,成为人治性治理,有悖于治理现代化的诉求。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79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