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被误读的“幸福”》内容如下:
金钱与幸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心理学家大卫·梅耶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如果你问人们,金钱能否买来幸福,回答大多是否定的;但是如果你仍问这些人,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钱,幸福感是否也会随之相应增加,回答则大多是肯定的。”心理学家们还做了这样的调查:他们询问年薪在一万五至三万美元的人,至少需要多少收入他们才会感到满足,回答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年薪在五万至六万美元之间;同样的问题,那些年薪在五万美元左右的人则回答,如果年薪不低于十二万美元,他们才会感到称心如意。
过去的十五年中,许多研究人员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的种种矛盾现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一些传统的看法实际上是片面的,甚至是有误的。比如下面的四种看法:
误读一: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钱多多益善,因为钱能买来快乐。有了钱你可以拥有宽敞的豪宅,可以带家人在迪士尼尽情地玩乐,可以买一辆舒适的名车。但是这些东西能让你幸福吗?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哈里·史克森教授说:“钱能买来快乐,但快乐不等于幸福。快乐是暂时的情绪释放,而幸福是感情投入后精神上的持久享受。”
对于肯·歇兹来说,幸福不过是湖边的一间简陋的小木屋。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收入不高,但为了让他的三个孩子幸福,他在湖边整理出一块地,搭建了小木屋,屋前的大树上还系上了秋千。他亲自动手做了这些。现在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每每回忆到父亲为他们做的这一切,他们总是神采飞扬,陶醉在幸福之中,感到无比温馨。歇兹也说:“使这件事情变得特殊的,不是这条湖,也不是这间木屋,而是为此投入的感情。”
幸福的家庭看重这样的感情投入,也看重那些有特殊意义的家珍,比如祖母传下来的结婚戒指等。而不幸福的人更看重物品的金钱价值和实用价值——比如说贵重的项链、豪华的名车,这些人没有看到物品与人的感情联系,只想到这些物品能提高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使自己变得多么与众不同,仿佛这些物品是一种物证,能证明他们是什么人,属于什么阶层。幸福的人也看重收入,但他们更善于将物品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联系起来,从而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满足。
对于威勒特夫妇来说,他们最有价值的物品只是几本相册,这些相册记载了五十七年来他们家庭经历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威勒特夫人说:“这些相册有相当一部分记载的是我们的辛酸与艰难,有战争造成的分离、经济的窘迫、四次流产、长子的病故以及丈夫患癌的日子。”虽然有种种苦难,但他们一家人看到了彼此的浓浓爱意与无限深情,并从中找到了幸福。幸福的产生源于此。
误读二:幸福就是永久的度假
当你不再需要为钱发愁的时候,你是不是选择辞职,永远过那种度假般的日子?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美国人认为,不再工作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有足够多的钱。但是研究人员还发现,工作又是大多数人之所以感到满足与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福勒二十多岁的时候创立一家旅游公司,经过十余载的打拼,在四十一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拥有数百万资产的富翁,于是他认为该享受了,便放弃了工作,在夏威夷购置了豪宅、球场及大型游艇,天天度假,天天玩乐,以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然而五年后,福勒就开始思念那段工作的日子,最后他当上了出租车司机,经常免费搭载残疾人和老年人,这时他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付出爱心之后的满足。
工作使人感到幸福,是因为工作可以增添人的生活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们曾经用抽签的方式随机调查了一百三十九位富翁,发现他们当中60%的人在有了一辈子用不完的钱之后仍继续工作或在短暂的放弃之后很快恢复工作。
误读三:收入的增加会带来幸福的增加
“最亲莫过于钱”,持这种想法的人很多。道理是:人万一遭受什么天灾人祸,钱总是能起到作用。但是,灾祸给人带来的内心的悲痛和伤害,钱是抚慰不了的。心理学家认为,人需要亲情,需要朋友,人生来就需要与人共处,共同处理事务。研究者们发现,收入的增加固然会给一些人带来幸福,然而对于大多数幸福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们热爱从事的职业,愿意为工作付出精力和时间,喜欢感受工作中的种种挑战。
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曾做过一次实验,让一组人列举出近六个月来与自己说过知心话的人员名单。结果发现,那些能列举出五六个知心朋友的人比那些一个朋友也没有的人要幸福得多。雷巴切对朋友的重要性体会颇深。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他的儿子出生后不久患了一种严重疾病,生命危在旦夕,这时他平时结交的朋友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帮他到医院陪护,有些为他料理家务,有些替他筹集费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朋友给他慰藉,是他的精神支柱。所有这些,都是不能用金钱来标价的。
这一点理查德·斯菲尔德是深有体会的。他从小就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二十岁时已经能很好地演奏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而且还能作曲。但是他的父母希望他实际一点,学一门将来能挣更多钱的专业。这样他就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凭着这样的文凭,他在一家国际投资银行谋得一份高薪工作。然而,他对音乐的热情丝毫未减,把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全都花在音乐上。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癌症病逝了,这件事情使他感触很深,他悟出:人生短暂,应该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他毅然放弃了高薪的职业,转而从事音乐。尽管他后来的收入还不足在银行工作时的一半,但他感到非常幸福。
误读四:心想事成就是幸福
道瑞丝·佩克是一位千万富翁的独生女,少年时就继承了万贯家财,成年后她可以随意支配这些钱,要什么就去买什么,为了一次突发的奇想,她买下一架B-25轰炸机作为自己一次性的旅行交通工具。但是,她去世后,留给后人的书信及日记表明,她其实并不幸福,而是寂寞难耐,孤独难熬。心理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她没有奋斗目标,而幸福应该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奋斗的过程。
琼·史密斯也是一位富家女,曾两次参加过奥运会比赛。她说:“尽管两次比赛都未获得奖牌,但是为了能取得好成绩而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使我对生活有了一个积极的态度:要想幸福地拥有,就必须辛勤地付出。”幸福是在你求取成功的奋斗的路上,有时结果并不重要。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784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