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我妈是个文艺女中年》内容如下:
刘钟其人,从一件小事上大致可以判断她的性格:出生时候名字唤作建忠,到了小学,先是嫌弃“建”字笔画多自行省去,后来又觉得“忠”字老实得过头,于是改个锐气十足的金字旁,成了“钟”。总结一下,横竖没有过一个正儿八经女性气质的名。
二三十年前还没有“文艺女青年标准”这回事时,她就长发飘逸,蹬双小马靴,穿件垫肩厚得跟铠甲似的短西装外套,鹅蛋脸大眼睛戴一副细黑框圆片眼镜,随便往哪一站,都是人群中的焦点。和现在光看外表不怎么看内涵不同,从前的文艺女青年,还是要读很多书的——在青年时代,我妈和许多阅读资源匮乏的年轻人一样眼冒精光地读着仅在朋友聚会中流传的外国文学,她曾经有摘抄习惯,家里有满满几大本字迹规整的手抄册,随手一翻就是大段摘抄加上奔放的抒情:“啊,简·爱的坚强意志和她对爱情的信念深深打动了我,而我的罗切斯特又在哪里?”
为了完成身为文艺女青年的终极目标,我妈嫁了个文艺男青年,理由是拥有酷似费翔的侧颜,又有忧郁的文艺气质,博览群书,《罪与罚》《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倒背如流,果戈理契诃夫巴尔扎克如数家珍,简直是双宿双飞你创作来我吟诵的不二人选。
嗯,所以这样一个妈,给皮得跟猴似的女儿写一本童年日记简直太意料之中。唯一出乎意料的是平素没耐心的她竟然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自打有记忆开始,我就摩挲着日记本的暗红天鹅绒封皮,从里面学半懂不懂的中文字,这本日记与厕所马桶盖上的《射雕英雄传》一起成为我儿时中文的启蒙读物。日记里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在和我爸各以“亲爱的女儿”为开头抒情一段以后进入正文。尽管日记中发生过的事我一件也不记得。
成年后,日记本就归我保存,刚刚为了写这篇文章,翻出来又读了几页,顺手把第一页上我的周岁照翻拍了,发微信给日记的始作俑者,她在惊讶之余只回了一句话:哇,小丑蛋。
好吧,也不知是谁,十分钟后心满意足地把自己跟小丑蛋的这张合照发在朋友圈,配着照片抒了一大段情也就算了,还特地发语音给我:“你快去点赞呀!”
手机那端的文艺女中年,如今已升级当了外婆,看我跷着二郎腿躺在床上看闲书时,忍不住总要督促我:“你也给宝宝写写日记啊。”
“才不要,我懒。”
“以后拿出来送给他,多有意义。”
“以后的孩子哪要看这种啊,你们这代人啊,就是太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有什么不好?”她愤愤地白了我一眼,“小孩子懂什么?”
我一骨碌翻身,从床头柜里摸出一个孙悟空大脸封面的日记本,递到她面前。
“哇,你个小骗子啊,让我来看看。”
“怎么就那么几页?”
“哎,你字怎么那么丑?”
“你话好多,拿过来,不给你看了。”
“
要看的,要看的。”
“……但是真有点丑啊,别跟人家说你是我生的啊。”
我默默别过头去,不响。
父母的陪伴温暖成长,而书香的陪伴则浸润人生。父母的文艺细胞不一定能遗传给孩子,但好的生活习惯却能潜移默化影响后代。两代人之间,或许有鸿沟,但温情这座桥梁,也终会链接彼此。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75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