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遇见甘肃

精选文摘《遇见甘肃》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1-12-08|来源:金山|作者:周超|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遇见甘肃》内容如下:

自2020年春节因疫情原因从云南回到南京后,我已经好久没出过远门了。今年一直准备去趟甘肃,去看看祁连积雪、戈壁茫茫、玉门余晖以及我三年前种下的那棵胡杨树,但想到十一假期的人头攒动,不得不更改行程,从陇西变更为陇南。

网上有句来自新疆人的灵魂吐槽:“不是新疆太远,而是甘肃太长。”确实,狭长的甘肃跨越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和四大气候区,从长河落日的塞北大漠到水草丰满的甘南草原,从三大高原与秦岭山脉的交汇到长江黄河从其间流淌,被称作“微缩版的中国”也毫不过分。而黄河作为甘肃具有“华夏文明八千年”之称的重要源脉,我们的行程就自此开始。

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河”的景观。我们从兰州一路向西南出发,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登上龙汇山顶远眺,你会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群山相峙的峡谷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Y”形,黄河和洮河在此交汇,像是大自然打翻了的颜料盘,神来之手的创作让青绿色的黄河与黄色的洮河开始交融,这也澄清了“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误解。两河分界线清晰可见,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柔和,像是夏秋交替时节的桑科草原,更像是青涩的游牧少年从稚嫩转向稳重。我记得地理课本里对此“泾渭分明”的现象有过描述,由于穿越了陇西黄土高原的洮河裹挟着泥沙在这里与上游的黄河来了一次深度融合,这也是黄河开始变黄的地方。

目光随着青绿色的黄河继续向西南望去,那是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水域,在蓝天的映衬下水天一色,更显蔚蓝,如果不告诉你深处甘青交界的高原峡谷,甚至有一种置身于大理洱海之感。这片水域正是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水库,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电工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建造的。据说当初中苏交恶,前苏联专家撤离后,我国科研人员不畏艰难,攻克技术难题,自主设计、施工、建造,才有了今天“高原出平湖”的壮美奇观。今天的我们,或许都会赞美几句黄河的温婉,吟诵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却不曾经历过黄河的咆哮愤怒以及三十年一改道的任性。我突然想到了东汉治黄成功的王景,黄河自此安澜了800余年。当年王景治黄遇到的困难与建造刘家峡水库的工程师相比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不过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种治黄的执着与坚持。

继续向南行,海拔逐渐增高,公路两边裸露的黄土和灰蒙蒙的群山却开始有了颜色,深绿与金黄交相呼应,杂乱之中却显生机。群山脚下流水潺潺,雷阵雨时不时地拍打着车窗,对甘肃干旱的印象也渐行渐远。成群结队的牦牛、羊群无忧无虑地在公路上行走,时不时地还会挡住车队的去路,旁若无人。慢慢地,高速路牌出现了类似“王格尔塘”“德尔隆”等藏地地名,路两边也零星地散落着经幡和用石头堆成的覆钵式塔,我知道,是甘南到了。

甘南,作为一个充满藏族风情的城市,在这里,你甚至都有种置身于拉萨的感觉。在通往拉卜楞寺的路上,时不时地能看到几个虔诚的藏民磕着长头,一步一步匍匐前进,丝毫不在意打在身上的雨水,也不去理会石子路又硬又硌。满脸褶皱的老人步履蹒跚,一看就是饱经沧桑,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却看不到一点世俗的杂念,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他们干涸的嘴角在默默祈祷,他们用双脚丈量着自己与神的距离。在这种静谧安详的环境下,我甚至觉得游人和车辆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仿佛是乱窜的小鹿一下闯进了一方人间净土,惊慌失措之下竟无处安放。

依山傍水而建的拉卜楞寺是仅次于布达拉宫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黄教格鲁派的六大寺庙之一。这里不仅是电影《天下无贼》的取景地,更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有闻思、医药、时轮等六大学院,是藏民心中的圣地。在这里,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他们脚步匆匆却表情坚定,有皮肤黝黑的汉子,也有活泼可爱的孩童,还有成群结队的一家数口。寺院的广场上经幡随风飘舞,他们手持念珠,抚摸着转经筒,在寺院红墙、白塔的映衬下,仿佛来自于另外一个时空。我不知道他们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也不明白他们为何会如此虔诚,但我知道,这是信仰的力量。

由于长期身处汉地,我对藏传佛教不甚了解,总是觉得其充满了神秘感和距离感,对藏民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也充满了敬畏之感。在郎木寺镇的一家小店里,我和同伴像往常一样随意逛逛,恰好遇到一家藏民在用晚餐,他们看见我俩,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还邀请我们一起尝尝他们自家做的藏包。尝了一口,青稞的香味包裹着牛肉的劲道,别有一番滋味。他们的淳朴让我有点脸红,看来所谓的距离感只是来自我的浅薄。在扎琼仓的文化交流中,西北民族大学毕业的藏族小伙扎琼衣扎通过自己家族治沙的经验分享,更是让我对不同民族的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党和政府的退耕还草是为了保护生态,牧民们用自己的智慧来守护草原湿地也是为了生态,正如青藏高原的一棵小草会影响着黄河的水流量,更会间接影响着北京上海的气候一样,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抑或是其他少数民族,都是相互交融紧密联系的。信仰其实不分民族,善良、友善才是各民族不变的通行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生态的尊重才是各民族共同的心愿。

甘南的暴雨过后,扎尕那显得格外宁静,空气中满是牛马粪混杂着泥土的清新。徒步登上仙女滩的高山草地,山下的古藏寨尽收眼底,炊烟袅袅,与远处的群山烟雾缭绕共同氤氲出一番人间仙境。拾级而上,我和小伙伴架着已经累瘫而无法挪步的领队坚持登顶,相互打气,一路高歌,欢声笑语响彻山谷。继续前行,我们的越野车沿着扎尕那颠簸的山路盘旋而上,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满眼景色更觉不虚此行。远处阴面的山脉积雪点点簇簇,与灰黑的山体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幽静又空灵。等到车辆转到阳面山体,阳光明媚熠熠生辉,又是一幅绝美的高原山地与蓝天白云完美融合的水彩画,好似白云都触手可及。沿途所见,眼睛触及之处皆为风景;偶遇路人,擦肩而过的都是经历。也许这就是我对待旅行的态度,用双脚丈量大美中国,看红日升东方,大道满霞光。

本次行程,我遇见了不一样的甘肃,恬静又祥和,坚韧又虔诚,辽阔又柔美,满足感油然而生。正如好友在朋友圈里留言问我的那样,“为什么不管走到哪里,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我想,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正如治理黄河安澜千百年的愿望以及工程师面对外国技术封锁迎难而上的毅力,又如虔诚的藏民不远万里朝圣的决心以及各民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再如我的笔名“塞下客”隐含了“赛过徐霞客”的年少轻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抵正是如此。

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信仰或许不同,文化碰撞,不同民族间的信仰或许也有差异,但正如黄河之所以能泽被万物,并不在于黄河源头的水流有多大,而在于她在流淌的过程中能接纳不同的支流,不论涓涓细流还是大江大河,才汇聚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行文至此,借用孟晚舟在回国随笔中的一句话:“如果说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而我还想说,初心不忘、不懈奋斗,才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722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散文随笔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