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情归巴丹吉林》内容如下:
当大巴车离阿右旗巴丹吉林越来越近,交织的五味,似乎要把深藏多年的情感都要翻动出来。
旷野无垠,戈壁长风,熟悉得如同我的岁月,从这里走出,又从远方归来。
我不是过客,我只是巴丹吉林沙漠的一粒黄沙,漂泊太久,却从未遗忘自己出生的温床和灵魂的归处。我也不是驼背上长大的孩子,但我早已把驼背视作生命的摇篮。
在我清晰又模糊的记忆中,儿时的我偎依在父母怀抱,听着悠悠驼铃,迎着漫卷黄沙,骑着骆驼穿行于巴丹吉林沙漠;我常在五线谱一样的金色沙丘上,演奏儿时的歌谣;我也常沿着起伏的沙丘,寻找被春天顶缝的锁阳头;而我最爱的美食,莫不过锁阳、沙枣和沙葱。
正如亲意乡愁,浓淡自知,我当没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浓郁乡思。但巴丹吉林,却有渗透血脉的黄沙、戈壁和风土人情,时时燃烧、沸腾着我缱绻的乡绪。还有一场刻骨铭心的生死离别,驱使我只要走近故乡,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无所适从的慌乱和怯意来;总是担心沉重而渐近的脚步,勾起我欢喜的同时,还会勾起更深更痛的思念。
这片美丽、富饶又厚重的大地,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热土,滚烫的挚爱与深沉的追忆,就像我身体的两个部分,不可分离,也无法逃避。纵然岁月如歌,记忆斑驳,多少往事随风而逝,但那些血脉里流淌的镜头,始终铭记于心房。
如今,时代早已万千巨变,通达便捷的生活无处不在。记得上次走进巴丹吉林,是三年前的春天,于我而言,并不算太久。而我最庆幸之事,就是陪着九旬老母,回了一趟母亲念念不忘的故里。
自巴彦浩特出发至阿右旗巴丹吉林镇,500余公里的平坦大道,不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更有航班来回飞行。在家家有车的好时代里,纵横交错的穿沙路,可达沙漠深处的每一户人家。
也许在许多人眼里,巴丹吉林依然偏远落后,荒凉沉寂,甚至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但巴丹吉林是我深爱的故乡,是我安放灵魂的家园。无论离开多久,每一次回来,都会感受到家的亲切温暖,都会在一往情深中,一次次濯洗风尘仆仆的自己。
许是,有些无法绕过的情感,交付于文字,便是最好的珍重。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86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