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芥川的鼻子与贾玲的暴瘦》内容如下:
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写过一篇有趣的短篇小说,名叫《鼻子》。
说日本的池尾地方有一位老和尚,他有一根长得像香肠一样的长鼻子,从上唇一直垂到下颚。
池尾当地人们对老和尚这根怪鼻子,都抱有一种微妙的态度,既对老和尚的这种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又把此事当作一桩怪谈来说。老和尚自己也深为此苦恼,想摆脱此窘境。
终于某一日,老和尚寻得一个偏方,让自己的鼻子恢复正常。他想这下可好了,从此他就能做他那容貌正常又受人尊敬的有道高僧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老和尚的意料——周围的人在看到他的鼻子恢复正常之后,都呈现出一种别扭而奇怪的表情,后来干脆发展为露骨的嘲笑甚至敌意。
老和尚陷入到了一种和周围所有人关系都融洽不起来的窘境当中,甚至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治那怪鼻子。
然后,突然有一天,老和尚的怪鼻子不知怎地又忽的长了回来。“太好了,”他一边在寒风中晃荡着那怪异的长鼻子,一边心想,“这样准没人再笑话我了。”
芥川这个人写小说很毒,他喜欢揭露人性中我们多数人不愿意承认的阴暗面,比如《鼻子》这一篇,他就谈了一件很残酷的事:我们在欣赏他人的丑陋与不幸时,往往要比欣赏他们的美丽与幸运更用力许多。
池尾的那位老和尚,他在当地被尊为得道高僧,也未必一定是因为他的道行有多么高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许是因为他那根怪鼻子,人们潜意识里觉得这老先生顶着这样一根怪鼻子还能如此潜心研究佛法,同情怜悯之余不由得生出一份优越感,觉得毕竟自己在五官正常这一点上比他强得多,心情大好的同时也就不由得更容易肯定他的其他优点——譬如他的佛法高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僧医治好了怪鼻子反而遭到同乡妒忌与敌意,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还债”,他是把原来透支了邻人们的那份同情,再还回去一些而已。
这残酷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在芥川描述的那个世界里,老僧并没有医治好自己鼻子的自由,因为他人不允许。
那么,我们有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那种怪鼻子的人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会从其他形形色色的“鼻子”当中找到对邻人的优越感,并要长出一些这样的“鼻子”,让别人舒适。
比如我记得我小时候,很多小品当中都有嘲笑残疾人的桥段,卖拐、卖车之类的。为什么我们会在这种情况下,究其原因,其实也是芥川的“鼻子”规律使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我们能从目睹他人沦入比我们更差的处境当中时获得一份轻松感。所以大多数笑星演员在长相上也往往有缺憾,比如长得丑点、矮点或者胖点之类的。人们在看这种演员拿自己这些弱点开涮的时候就会乐得特别开心。这就是我们的人性,比老僧的那根怪鼻子更滑稽的人性。
当然这种优越感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别的方式去释放,比如过去有个说法是某些新闻节目最后十分钟永远是“外国生活很苦难”,有人批评这种报道不好,殊不知这样的新闻其实恰恰是符合大多数受众心理的。你把国外描述得山好水好人也好,观众在见了西洋镜之后未必是多么开心的。因为热闹是人家的,大多数人无力改变自己的现实生活,所以看到国外水深火热,其实也算是大多数受众的一个潜在需求,这其实也是一根“鼻子”。相比之下正规媒体报道好歹比那些虚言“日本危在旦夕”“美国灭亡在即”的营销号好一些,因为他们好歹报道真实……哪怕只是部分的真实。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83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