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竹(散文)》内容如下:
大凡文人,总要在或窗前,或篱落,或后园,植几株或一片竹。夏夜乘凉,听竹露清响;冬夜倦读,抛书独对一窗竹影,都是难得的。近日翻翻晚明小品,读到袁小修的《筼筜谷记》,对竹的痴迷,居然到了破家的程度,这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公安三袁”,是我们荆州人的骄傲。“三袁”之中,三弟小修,也就是袁中道,仕途最为平淡,聊胜于无。但也正是这一点,他的个性也就少有压抑,保存得比较完整,说白了,就是那一片天真烂漫吧。他对竹的痴迷,就是一个明证。
他痴迷到什么程度?“予既以腴田数百亩易之王氏”,天下哪有这样傻的买卖?用肥田数百亩,换来的,只是王氏的三十亩竹林。这样的买卖,只能是文人才会做,商人重利,赔本的买卖,谁做?况且,小修花那么大代价,不是为了搞旅游开发,或者像今天的某位成功人士那样,承包竹园,把无公害的竹笋,卖到熊猫保护区,去给大熊猫吃。小修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好玩。
小修去世后,他的二哥中郎写怀念他的文章,总结道:“世间第一等便宜事,真无过闲适者。白、苏(白居易、苏东坡)言之,兄嗜之,弟行之,皆奇人也。”对于小修将闲适当作人生的正经,给予充分的肯定。我想当今很多“成功人士”,对此大约是不认同的吧。小修并不算长的一生(终年五十三岁),算是文人的另类人生吧。
那么,竹园买来后,小修每天在竹园中都做点啥?
“予耳常聆其声,目常揽其色,鼻常嗅其香,口常食其笋,身常亲其冷翠,意常领其潇远,则天下之受享此竹,亦未有如予若。”
竹子遇到了小修,真算高山流水。
日日在竹园盘桓的小修,他的世界里,只有竹声,竹色,竹香,竹影,还有竹意。竹意如何?潇远也。
文人也就因此远离了物质的考量,远离了名利的诱惑,让一颗心,被一枚青青竹叶托举,而悠然远逝。
于是想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他的那篇浸润着竹林秀色的美文《大人先生传》:
“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
这段话,真的就像是说给小修的。或者说,小修的人生,就是照着这篇《大人先生传》临摹的。小修的这一生,真的就像是一幅美丽的临帖,墨香沁人,竹香沁人。
斯人已逝,但竹影依然。小修一生,不以功业为念,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是真的做到了“以无用为用,不以人物为事”。他在《南归日记》中,记载他离家北游一年有余,现在回到筼筜谷,与竹重逢,真是欣喜:“天能悭予以荣,不能夺余闲也。谷中竹万竿,翠色欲滴。暇则登泛凫,走沮漳,于紫盖、青溪之间觅一息影之地,吾愿毕矣。夫安知悭我者之非福我也哉!”
筼筜谷竹林的清荫,让小修的心,变得多么达观:老天不让我富贵,却夺不走我闲适。老天对我富贵的吝啬,不也正是为了将清闲赐福于我吗?小修在竹林悟道,他的这一悟,让他的人生,一下子豁然开朗。真正让人生变得丰满的,也许不是高官厚禄,宝马香车,而很可能是,头顶着日月辉光的,筼筜谷的万竿竹,在穿过山谷的清风中,摇下的,那一地细碎的竹影。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82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