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目光下的孩子》内容如下:
目光下的孩子快乐吗?
光是“希望”的代名词,一切和光组合的名词,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美好的。阳光下初绽的花朵,便是美丽的;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大人的目光里满是期待,便是人生幸福。可花朵也会被灼伤,孩子也会被束缚,光不过是借助希望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当你欣喜于别人赞美你乖巧听话,当你执着于别人对你的规划,却不知你正慢慢地消失自我。如若你认同“意义”的终极归宿乃是在目光中,那便无异于自我毁灭。我也曾被期待,当光成了期待的载体,那么无自我意识的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来自“权威”的凝视。
在大家的眼里,我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听话,学习努力,不需要人操心,非常懂事。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其中那种微妙的、难以言说的苦涩深藏在心里,我难以掌控。逢年过节,无论去哪个亲戚家,洗碗的任务总是留给我的。其实,我并不喜欢洗碗,我也想和大家一起玩耍。可作为孩子里的“老大”,我从小就被灌输了要比她们更懂事的观念,也努力使自己符合大家关于“懂事”的期待,并成为他们眼中的乖孩子。然而努力是没有用的,就像水成了冰,因冷的加持,变得坚固,而失去外力,变回水时,却软弱得是一摊没有波澜的水。
后来,每当过年聚会的时候,我常常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变得不善言辞,人很多,我却好像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他们一样,内心慌张不已,他们熟悉的目光中映射的是我难以消解的陌生感。
我是乖孩子,可也不完全是。因为我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这是我不愿提及的事。可在大人的目光下,我无所逃避。“脑子不聪明”是我听到的对我最多的评价,这对我伤害很大,我最后的自尊和所谓乖孩子的骄傲在一点点被剥落,我还剩下什么?沉默?孤独?我也说不清。可笑的是,我唯一的乐趣——读书——也成为这些目光批评的对象,我又成了一个“读书读傻的孩子”。
后来,小小的倔强使我慢慢地叛逆成一个真正意义上孤独的人,生活简单重复。时间好像在加快流逝,无法回退。但盛夏的风像知道了什么似的,偏要掀起涟漪。
在填高考志愿时,母亲希望我学会计专业,我不喜欢。在母亲的目光里,学完会计专业的我将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操作数据。而我只想用文字诉说,虽平凡,但真诚。我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毅然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假若世界有一种间断性的喜爱,我对读书的追求就属于这种。
我开始放下别人眼中的自己,对曾经的自己说再见,我在迷茫、痛苦中自我救赎,不再执着于分数对我的束缚,而是要寻回自己。
大学时期的我像自由的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享受慢悠悠的时光。若是倦了,看看云,听听歌,和身在绿意深处的鸟寻梦去。我的文学梦曾在复杂的目光中破碎,我疼痛、哭泣、崩溃,偏离了本来的模样。所幸,我进入阿坝师范学院中文系,开始读书、写作、感受自然。
周末的早晨,湖边,太阳还未升起,我放眼望去山脉连绵起伏,天空还略微阴沉,鸟儿在绿茵里灵动地歌唱,使校园焕发生机。我总是怀着一腔热爱落笔,创造另一个世界。午后,我爱在图书馆看书,阳光从窗户悄悄地溜进来,如轻柔的绸缎,轻轻地铺在我身上,暖暖的。傍晚,夜雨总是如期而至,如丝如缕拂过碧绿的叶子,化作星星点点的清凉,滴落心间,甜甜的。我喜欢并热爱这样的时光,虽然平淡,却也能够发现生活的诗意。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光——我想我永远不会失去这种热爱和乐趣。曾经的目光漫漫黑暗,现在我有自己的光。
我总是会想起,那些来自“大人”的期望,就像一束刺眼的光线,透过我幼小而敏感的眼睛,扎进我的心里,带来灼热的痛感。我偏执地逃离,只有这样,我的心才不会被刺疼。接下来的路途,我想自己走,你说它是容易的大道也罢,是难以到达的星空也好,我再也不会在他人的目光里感到难过了。人或许有不被理解的孤独,在热闹的饭桌上沉默不语,在人来人往的闹市里形单影只。在曾经的目光里,人学会选择了回避。一遍又一遍,不知什么时候,我已成为他们目光下熟悉的陌生人,已然不是那个孩子了。
目光依旧亮着,我才发现影子在黑暗里,有些侵蚀无声无息。置身其中,我学会了从繁杂中脱离,没有依附于目光下强加的思想。只是每当困乏时,我便寻一个宁静的地方,给自己几分快乐的感受。
我已不再是目光下的孩子,有自己盛开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757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