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山蔓儿情结》内容如下:
山蔓儿,圆溜溜,土头土脑,一身笨气与土气,真的没法给它唱赞歌。但山蔓儿是我童年乃至少年时期填饱肚子的主食。记忆中,只要有山蔓儿,母亲就不愁做饭,一家人不会饿肚子。
山蔓儿,也叫马铃薯、土豆、洋芋、洋山芋、薯仔、荷兰薯等名字。“山蔓儿”是陕北方言,于我而言,山蔓儿这个名字最为亲切。因为我对这个物种最初的认识就是听母亲所说的“山蔓儿”。至于其他名字是我长大或上学后知道的。说起“洋芋”,母亲还勉强知道是“山蔓儿”,因为邻居婶子是清涧人,每次说山蔓儿是“洋芋”,母亲听得多了就知道是山蔓儿,如果说“土豆”,她半天都不明白土豆是什么东西,当我赶紧改口说“山蔓儿”时,她嗔怨:“山蔓儿就山蔓儿,还说什么土豆?洋不来把土也撂了。至于说其他名字就更不懂了!”山蔓儿容易种植。每颗山蔓儿上有很多芽眼,母亲挑山蔓表面最深最大的芽眼切成块状,一个山蔓最多切成四块当种子。陕北十年九旱,其他农作物要下饱墒雨才能入种,而山蔓只要“黄墒”泥土就能入种。一场春雨过后,其他农作物要抢墒种,而山蔓不需要抢墒,等其他农作物播种后才种的。因为山蔓耐旱,轻易不会“烧芽”,所以播种后也不用帮着破土什么的。每年种两茬山蔓儿,分夏山蔓儿与秋山蔓儿。夏山蔓儿农历三月播种,六月收获。秋山蔓儿端午节前后播种,霜降前后收获,一般是山蔓儿叶被霜杀伤后,不能再长了,这才可以刨了。夏山蔓种得少,能吃到秋山蔓成熟就行了。秋山蔓种得多,一直要吃到第二年四月份。山蔓儿也容易存放。陕北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山蔓窖或山蔓窑。秋天山蔓刨回来,晾晒几天后,按大中小三类挑拣,在窑里分开堆放。大个儿山蔓一部分留作种子,一部分在第二年春天去集市上卖,“中”个儿的是一家人冬天的主食,小个儿山蔓喂牲畜,或者加工山蔓芡粉。我的记忆里,我们家的大个洋芋卖掉了,即使第二年春天卖不掉,也加工洋芋芡了,我曾问父亲为什么不把中个儿或小个儿山蔓卖掉或加工芡粉。父亲说,大个儿山蔓能卖大价钱,即使加工芡粉,大个山蔓的芡粉多。
从记事起,每年从农历六月开始吃山蔓儿,一直到第二年农历四月中旬后,山蔓儿吃完了,即使吃不完也不能吃了,因为山蔓儿长芽儿,成了空心了,或成了黑心儿。头年冬天腌的酸菜也吃完了。那么从四月中旬到六月近五十天没山蔓儿的日子,特别难熬。每天,母亲熬一锅稀饭,蒸一笼玉米馍馍,连点咸菜也没有。有时虽然肚子吃饱了,但总觉得口中寡淡无味,缺点什么。有一次,我发现奶奶家的瓷罐有腌韭菜,赶紧挑了一些放进稀饭,冲着咸咸的腌韭菜味,一口气喝了两碗稀饭。心想:稀饭里能煮几块山蔓,然后剁成山蔓儿泥再放腌韭菜,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
山蔓儿有多种吃法。母亲将山蔓切成丝,或炒的,或是先在开水锅焯熟,然后凉拌,就稀饭或馍馍吃。吃得最多的是“山蔓丸子”,也就是“洋芋擦擦”,用铁?子擦成片,再拌上面粉,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调点母亲晒的黑面酱,再撒点熟芝麻,吃得特别香。或者用铁床子(抿夹床)磨成山蔓沫后,倒进清水,反复搅拌后,再控出水分,把水分中的淀粉拌进去,放进蒸笼蒸熟,也就是黑愣愣。还有一种吃法,用铁窗子(抿夹床)磨成山蔓儿糊糊后,再拌上少量的面粉,然后掐的一块一块放进开水中煮熟,捞出来拌黑酱吃,但更多的是放点腌酸菜,连汤烩着吃。这样吃的原因是那时候小麦白面稀缺,一家人吃一顿烩面要吃几斤白面粉,所以母亲就把山蔓儿加工,吃烩面的瘾也过了,面粉也省了。我们将这种吃法叫“掐圪达面”。
父亲是不爱吃菜的,他说“瞎瓜烂菜”都是些“骗”肚子的,没什么营养。这源于他童年吃野菜充饥落下病根了,所以任何新鲜蔬菜都不能改变他们对蔬菜的偏见,但山蔓儿除外。20世纪90年代末,白面已成桌上的主食时,父亲如果吃馍馍就蒸两颗山蔓儿,然后把蒸熟的山蔓儿剁成泥,再炝点葱花油拌进去,吃一口馍馍就一口山蔓儿泥,从不厌倦。如果吃揪面片,就做一盆盆山蔓儿圪达达臊子,顶多放点白菜或西红柿作为辅料,把山蔓儿圪达达煮到烂熟,舀一勺子与揪面片和在一起吃。父亲说,这饭能吃上一辈子就享福了。父亲去世后,母亲体弱多病,不能做体力活,家里的土地只能给邻居种,但她坚决给自己留一块平整的地,专种山蔓儿。她说没山蔓儿吃她就活不成了。母亲一生吃素,肉食海鲜不仅不吃,就是看也不想看一眼。炒菜时食油放多了,都腻得吃不下。她的体重没超过50公斤,于是她极羡慕那些身体强壮的人。她说,只有吃山蔓儿捻白菜时她的体重才会增长个三四斤,再就没什么饭食让她体重增加。她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将山蔓儿变着法吃。山蔓儿擦擦、山蔓儿黑愣愣、炖山蔓儿。虽然院子里种西红柿、茄子、黄瓜等,但那是为了给我供菜。她说西红柿吃着酸,茄子倒也绵软着,但有水腥气,终究没有山蔓儿味纯正。至于豆角、辣椒、黄瓜,她咬不动,吃进肚子也消化不了。只有山蔓儿才能做得烂熟,入口即化,吃到胃里容易消化。偶尔带她去饭馆吃饭,她只吃山蔓儿捻白菜,再什么也不吃了。
山蔓儿在蔬菜中是“百搭”,蒸、煮、炒都是入味的,豪华酒店的餐桌有它,普通百姓的厨房亦有它。生长在肥沃的土壤,它的个头大些,生长在贫瘠的土壤它的个头小些,但无论个头大小,它的质地是一样的,绵软细腻,味道纯正。它长在地下,成熟的标志是植株转黄渐枯,从播种到收获一般三个月时间。被刨出稍稍见见阳光,之后很快又被存放在地窖里。易生长,易保存,不因环境而改变质地,藏而不露,默默奉献。也许,这是我对山蔓儿热衷不改的另一个原因吧。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688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