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姑妈

精选文摘《姑妈》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4-08-22|来源:金山|作者:卢群|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姑妈》内容如下:

从记事时起,姑妈就病歪歪的,白天也大多躺床上。不过,躺在床上的姑妈,手却没闲着,我们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她做的。

我有三个姑姑,另两位我们喊娘娘,享有姑妈称呼的,全村子只一个,那就是大姑妈。这就奇了,同样是父亲的姐妹,为啥叫法两样?奶奶说:“你姑妈没嫁人,你们就是她的孩子。姑妈就是妈,你们要孝敬哦。”

“为何二叔家的孩子,却叫姑妈娘娘?”我们问。

“姑妈有你们就够了,多了照应不过来。”奶奶笑道。

奶奶说得对,姑妈是“五保户”,每年有四百斤口粮。我家人口多劳力少,只能吃基本口粮。基本口粮只有三百斤,哪里够呢。因此姑妈的口粮,一半进了我们口中。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奶奶对姑妈特别好,每天都要到她家坐一会,而陪同“出访”的,是我们!

我们一般晚饭后出访,此时姑妈已躺到床上。我们推开虚掩的门,径直来到她床边。床沿是奶奶的专座,我们的座位通常在姑妈的床上。

一上床,我们准能在姑妈的枕边找到吃的。无疑,那是姑妈为我们准备的。我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零嘴,一边听奶奶和姑妈唠嗑。从进门到离开,两人话语不断,真不知道她们哪儿来那么多话。

奶奶的六个孩子中,只有父亲是公家人,大家庭里的许多事情,都是父亲拿主意。父亲在县政府工作,周末才能回来。每次回来,父亲都要去看看姑妈。去时不空手,或药品或补品或日用品,都是姑妈需要的。每到这天,姑妈会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人也比平时精神许多。

父亲一到,姑妈就忙起来,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到父亲面前。父亲每月有三十斤粮票,因为补贴家里,常常处于饥饿状态。姑妈心知肚明,只要父亲来访,总要给他开小灶。

1972年秋,奶奶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走前,奶奶拉着爸妈的手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姑妈。姑妈听了失声大哭,撕心裂肺地哭,这是八岁的我听到的最悲痛的声音。

此后,我们依然每晚都要到姑妈家坐坐,妈妈领着去的。父亲也像过去一样,每次回家都要去看看姑妈,吃一碗姑妈下的面条。这期间,父亲同母亲商量,等有能力了,给姑妈盖一间大些的房子。可姑妈没能等到这一天。1977年春,父亲也走了!父亲才46岁啊,他的五个孩子,最小的才6岁!

那几天,我们像掉了魂似的,只知道哭哭哭。后来还是叔叔和舅舅出面,才把丧事办妥。姑妈呢,状态比我们还要差,从父亲咽气时起她就一直守在旁边,一直流泪不止。最后还是母亲出面,才把她劝住。

父亲一死,姑妈就急速地衰弱下去,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妈妈急坏了,放下手里的工作,带着姑妈上县城、进省城,只要听说哪里能治姑妈的病,多远都去。那时我们在上学,家里还养着猪啊羊的,哪能离开大人呢?更要命的是,父亲不在了,家里少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母亲是村干部,挣的工分年底才结算。我们虽然每月有30元抚养费,然而这些钱只够我们吃饭和上学。为了给姑妈治病,妈妈将伴随父亲20年的自行车卖了,将她和父亲的两块手表卖了,将还没长大的猪和羊也卖了。姑妈急得直哭:“你怎么能这样啊!你把东西都卖了,今后怎么过!”妈妈说:“只要你好好的,我们就好好的。”

可是,妈妈的努力没能留住姑妈。十个月后,姑妈也走了,是在妈妈的怀里走的。

安葬姑妈前,母亲跟我们商量,要把姑妈葬在父亲旁边。这是啥意思?没出嫁的姑娘,应该葬在父母身边啊!

母亲含着泪说:“孩子,有些事该告诉你们了。”随即,我们便听到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故事

55年前的一个夜晚,爷爷劳作回来,听到婴儿的哭声,近前一看,是个女孩。“作孽!”爷爷狠狠地骂了一句,随即把女孩抱回家,并给她取了个非常吉祥的名字——喜凤。九年后,奶奶生下了父亲。爷爷同奶奶商量,想把喜凤许配给父亲。十五岁时,父亲参了军,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这期间,爷爷提起过她和父亲的婚事,喜凤没同意。喜凤说:“我比他大九岁呢,再说他出去这么久,或许已有了意中人。”

喜凤说得对,父亲参军时是一人,回来探亲时是两人。母亲是父亲的战友,也是救命恩人。西南剿匪中,父亲受了重伤,是母亲把他背回来的。

奶奶很愧疚,到处托人,要帮喜凤找个好婆家。喜凤说:“妈,这辈子我哪也不去,就守着您!”

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好端端的爷爷突然栽倒在饭桌下。那时父母都在县城工作,两个娘娘已经出嫁,二叔三叔还是半大的孩子,奶奶又是一双小脚,能派上用场的,只有喜凤了。喜凤二话没说,背上爷爷就往外奔。十几里路啊,背到医院时,已累得站立不住。可爷爷还是走了,喜凤急得双脚跳:“都怪我,为什么不能走快点,为什么不能走快点啊!”哭着哭着昏了过去。从那以后,喜凤的身子就没舒服过。奶奶更愧疚,把父亲叫回来骂了一顿,说他是长子,家里的担子应该由他挑。他如果不离家,爷爷就不会死,喜凤就不会病。

父亲垂着头一声不吭,完了跟母亲商量,想回家尽孝道。母亲说,要回也是我回,你受过伤,吃不得辛苦。不久,母亲就辞掉县里的职务,回到村里工作。后来,二叔三叔相继成亲,喜凤见家里住房紧张,坚持要搬出去住。可是这个时候,喜凤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母亲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在自家旁边给她盖了间小屋。我们出生后,奶奶和妈妈都让我们喊喜凤姑妈,要我们一辈子孝敬她。

姑妈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怪不得奶奶对姑妈这么好,怪不得姑妈对我们这么亲,原来是这样啊!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660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生活随笔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