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故里三辰》内容如下:
最后一年暑假,回到出租屋,看到面色蜡黄的母亲,询问后才知道她不仅睡眠差,胃还疼,一直不敢去医院,怕花钱,就在药店随便买了药,应付了常年的疼痛。那时,父母一直没有医保,也没多余钱交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和父亲的极力劝说下,母亲终于去了医院,还好是小病。我告诉父母不用担心我,并用在学校打工挣的钱,为他们交上了合作医疗,想着他们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再也不会出现看不起病的情况,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2016年我工作转正有了收入,或许是保持了父母身上勤俭节约的习惯,几年后终于在这座小城给他们买了两室一厅的小房子。搬家的那天,看着时光里的“大单间”和“两居室”,唏嘘不已,一路走来,我们的生活不断变样,日子越来越好。
搬到新家后,赶上的第一个节日就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清风阵阵,把月亮徐徐升上夜空。不约而同地,我和母亲依次从卧室走向客厅,准备去看看楼房里的月亮和平房里的有什么区别。我们拿着手机,一会横拍一会竖拍,一会拉大拍一会缩小拍,总之换着法子不停地拍那明亮的月亮和漫天的星辰。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喊我起床,让我采购一些馅料,说是要自己做月饼,难得拥有那么敞亮的厨房,以及全新的厨具。为了能吃上一口喜欢的月饼,我做了不少攻略。母亲一边按步操作,一边说着紧张。我看她嘴里说紧张,手上却利索得很。等到糖浆熬好并在冰箱冷却后,她又用面粉、水、糖、碱、油,将转化糖浆和成了一个光滑的面团,动作娴熟,丝毫看不出陌生感,像我幼时熟背“床前明月光”一样游刃有余。
那天在和面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俩意见不合,她做得和我在网上看的不一样,她希望多放糖,我希望少放糖。我心想网上总不能是错的吧,于是赶紧抢过糖盒,本想在面团里放一点糖,不料手一抖,竟倒了好多糖。看着慢慢融化的砂糖,我瞬间没了兴致,感觉要失败,便到客厅看电视去了。还没看一会,心思就恍惚起来,想起去年中秋在外出差,等我回到家,母亲赶紧拿出豆沙月饼,撕开包装递给我吃。不管现在月饼种类多么丰富,一直以来,我独爱豆沙馅的月饼。还想到不论是以前赶巴扎儿买月饼,还是在批发市场买月饼,抑或现在进超市买月饼,母亲总会先选豆沙馅,再选五仁馅,五仁馅是父亲爱吃的。她总会顾及我俩的口味,以至于现在她喜欢什么样的月饼,我都不知道。想到这里,心里满是内疚,又悄悄地走进了厨房。看着母亲认真的模样,想到她以前在出租屋里的灶台上,给我们捣鼓着包汤圆、炸麻团,也是这般神情。
“叮——”烤箱发出提示声,看来月饼可以出炉了。为了捣鼓好这些新电器,我真是把说明书吃得透透的呢。我快步走向厨房,不禁皱起眉头——果真太甜了,是齁甜齁甜那种,因为糖浆和豆沙本来就很甜,和面的时候又加了那么多糖。母亲走进厨房,我走出厨房,在我俩交臂的刹那,她转头问我月饼烤得怎么样,我说还好,有点甜。她愣了一下,拿起一块月饼,转头对我说挺好吃的啊,要不要再尝尝?看着母亲的背影,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直不知道母亲爱吃什么馅儿的月饼,难道是豆沙馅?我接过母亲递来的月饼,看见她褶皱得像树皮一样的老手,不禁动容。现在日子好过了,但自己却忘记了旧时的路,不那么知足常乐,还丢掉了一家人在一起努力、积极过日子的那股劲儿了。
“妈,你喜欢吃豆沙馅的月饼啊?”我问。
“只要是甜的,我都喜欢。”她说,“我一会给你爸视频,让他看看咱做的月饼。”
那天,视频里,母亲高兴地给父亲看五仁月饼,父亲那头传来伊犁河谷秋牧场里的机器轰鸣声、牧民欢笑声,再加上母亲爽朗的大笑声,这些动人的声音不停地在我耳边回荡。朦胧间,我突然想起那出租屋里电视上的声音——你幸福吗?回首这些年,能和父母一起,不断创造着美好生活,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幸福。
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比如那天视频通话,一说一笑间,仿佛瞬间就到了傍晚;幸福的时光也是漫长的,比如天边浩瀚,温暖日月星辰,好似陪伴了我们许久、许久。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660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