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放逐》内容如下:
周末,我和娟带着各自的七岁儿子,至大寺森林公园游玩。娟说大寺游人多,旁边的小寺别有情趣,值得一去。
行至大寺森林公园景区处右拐,进入一条小路。路旁有一道极浅的小溪曲折迂回,溪上有一座低矮的石桥,溪水从石桥上漫过,从错杂的石缝里涌出,被石头凸起的棱角修成一条条玉挂,泠泠作响。水帘下面汇集成一个小水池,几只白鸭在戏水。看来,大山深处也有人家,此处并非世外桃源。
一米高的瀑布,三米宽的水潭,实在难以称得上胜景。鸟鸣声传来,如雨落尘埃,似风拂山冈,额头皱纹顿平。“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风景要去感受,才可以引发思考、领悟,从而愉悦。实际上,我眼前的瀑布与李白看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不过是几十米的差距。眼前的潭水与散文家笔下“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的潭水比起来也毫不逊色。戏水的白鸭与鸥鹭同为鸟类,并无贵贱之分。若能极尽夸张,霞思云想,何处不是胜景?
小路两旁长满各种树,叫得出名字的和叫不出名字的,随意生长。树木干曲枝虬,胖瘦高矮,各具形态,像初学毛笔字的稚子拿出全身力气画出的竖。树叶染上秋意,或深或浅的黄与红,在绿的底色上任意晕染,铺陈季节转换的华章。秋阳不燥,把斑驳的树影印在满地黄叶上,把光与影的织锦披在我们身上。落叶的绵软沿脚底流向全身脉络,捡一片在手,抚摸生命轮回的痕迹,秋与我有了具象的联结。
我们追随溪水,溯流而上。小溪怀抱树影,躺在铺着蓝天白云的床上,慵懒地晒着太阳。水落石出,高高低低的鹅卵石沿着小溪排开,消失在山坡的另一边。青苔盖上鹅卵石,铺满溪岸,蔓延至树下,直到占领树干,入侵至两旁的坡地。整个河谷在朦胧的绿意中,心也被染上了绿色,沉静下来。混着泥土气息的花草香醉了身心,不再追求或磅礴,或绮丽,或婉约的诗意,只随意走着,看着,听着,嗅着。
行至一处稍大些的水洼,一群水拖车瞬间漂移,扰了水的美梦,水面抖动起一层皱纹,俄而平静。一只翠色的螳螂,胖胖的,伏在一块大石头上,我看着它,它看着水中的自己。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久不动,是在回顾夏日的辉煌,还是在恐惧即将到来的寒冬?抑或在享受这刻暖阳下的悠闲?我无从得知。一旁开着紫花的益母草上,停着两只黑色的蝴蝶,它们对我的拍照不屑一顾,立在小小的花上,轻轻踩住时间,在它们小小的世界里继续寂寞,继续独立,继续相伴。
它们是闲适、安然,或是哀叹、孤寂,只不过是我给它们的预设,我无法走进它们的世界,如同它们也无法理解我们为何饱食终日依然伤春悲秋。我在石头上坐下来,和螳螂、蝴蝶一起发呆,任时间静静地在身旁流淌。溪水清亮、晶莹、秀美、澄澈,水底的砂石干干净净,连鱼虾都嫌无趣,不肯屈就。青色的天卧在水底,树影压不住散漫的薄云,索性放纵它任意西东。四周秋虫啁啾,不知是喜是悲,抑或无悲无喜,只在证明生命如沧海一粟,却真实存在着。我们“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预设将来,不留恋过往。终将与这溪水有一样的归宿,融于苍穹,寂寞空旷,复归于无。
孩子们的嬉笑声传来,方觉我们是真实的,天地是真实的。以不变的观点看,万物与我皆是这天地间的永恒。“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慢下来,享受这秋日的美好时光吧!我和娟沿着小路继续向前,我们踏着黄叶静静走着,不说话。最舒服的关系,是我在你身旁,就好。孩子们被一只散步的小黑羊吸引,一个脸蛋儿黑红的村童被孩子们吸引。路旁松林下,一群农民在种当地特产黑松茸。林间的鸟雀蹦蹦跳跳、叽叽喳喳,过着它们的小日子,一只柴犬斜看我们一眼,晃晃尾巴,继续晒太阳。
无须夸张,无须想象,只有自由,只有真实,把我的心放在这里治愈。山也好,水也好,人也好,心灵的疲惫和压力经过放逐,消散在小寺这片天地里。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598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