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读<春尽江南>》内容如下:
去年年底女儿其蒙出生后,能够自由出门的时间被无尽压缩,今年本来打算到海棠路看杏花的,但因为女儿感冒取消了。遂寻来一部名字带有春天的小说《春尽江南》,想在伊犁短暂的春天结束前读完,以此来慰藉我那想要踏春的躁动的心。
其实我一直喜欢读纸质书,喜欢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翻动书页,喜欢纸质书沁人心脾的香气,困了就安静恬然地睡上一觉,可最近却成为了奢望。白天女儿睡觉时间太短,刚把书翻开她便醒了。因为担心打扰我家“小可爱”休息,就开始用手机看起了电子书,在微信读书APP读完了小说《春尽江南》,写下此篇权当对这段时间的一个纪念。
自从做了母亲,发现自己看待人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了。以前读小说,会优先关注主人公形象、文笔优劣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这次阅读小说《春尽江南》首先注意到的是主人公儿子谭良若。这个男孩拥有孩童般的天真烂漫,也有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内敛沉稳,默默承受着学习的重压与母亲离世的打击。这个遭遇困难没有哭出一声来发泄的孩子真让人有些心疼,同时将心理早熟、单亲家庭等社会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但作家并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确实,作家的职责并不在此,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作家的首要职责不是发表意见,而是讲出真相……以及拒绝成为谎言和假话的同谋”。显然,作家在这里直陈当今社会存在的现象,《春尽江南》如此,《月落荒寺》亦是如此。
《月落荒寺》是我读的第一部格非作品,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收藏起他的作品来,就在昨天又收到十多本在“多抓鱼”淘来的格非作品,纯粹因为打心底里喜欢。我曾经功利地买过一些书,多为了应付各阶段的学术论文,以致到最后论文写完,便再无兴趣触碰那些书。而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书却不同了,这类作品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细细品读,直到涵咏其间悦情悦意后才会满足地放下,并自信不只我个人喜欢,该作品定然可归入耐读之经典,令知赏者意犹未尽。同时我也会把它推荐给阅读品位相近的朋友,分享心照不宣的妙处。
我读格非作品,一如既往地喜欢其语言的诗意典雅、哲思的深沉厚重、主题的雅俗共赏,让人时刻警醒文学的纯粹和非功利。我没有试图通过阅读改变周遭的雄心,但作品一旦对应了我的心绪和情感,“对味儿”了,就会无比贪恋地沉浸式阅读,长时间享受这种审美体验浸润身心而缱绻不已。
《春尽江南》强烈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是我坚持把这部作品看作是《月落荒寺》的姊妹篇,只不过故事发生的背景从北方“转战”到了南方而已。两部作品均以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推动情节发展,并在作家流畅诗意的语言之下穿插古典音乐、文学诗词等内容,并同时指涉出爱欲、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着对城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思考,在总体上呈现出相近的故事架构。受前期阅读《月落荒寺》先入为主的印象的影响,读《春尽江南》并没有觉出惊喜和意外,但不可否认这依旧是一部具有格非个人风格的作品。
格非作为江苏镇江籍作家,《春尽江南》这部以南方为背景的小说,故乡的地道风物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具体来说,主要是将一些镇江的人文历史建筑直接“拿来”,使作品弥漫着诸多“镇江元素”,如南山、北固山、招隐寺、伯先公园、赛珍珠故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化作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小说情节发展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第一章“招隐寺”,这一镇江风景地名更是直接用作章节名称,男女主人公更是在此相遇、“暗生情愫”,是情节发生最初的“起点”,并以此回望、审视、重返故乡,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也可窥见故乡在作家心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作家格非所说,“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乡……我们所有的智慧、资源,都来自于它。我相信故乡赐予我们的,是永恒的,是不会衰竭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548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