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在印度,赴汤蹈火也要考公》内容如下:
在印度,医生、工程师辉煌一时的荣光,如今正在黯淡,公务员成了更具“理想意义”的工作。
医生、工程师,曾是宝莱坞影片中独领风骚的职业。
如今世道变改,宝莱坞创作者眼中,印度人光鲜职业的梦想叙事,露出了务实的底色——考公。近些年,你能在各种印度影视剧里看到考公的身影。
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去年年底上线流媒体的《12年级的失败》。主角历经三次失败,第四次通过了地狱级难度的国考——印度联邦公务员委员会(UPSC)组织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实上,比起现实的丰富和魔幻程度,印度创作者们的想象力,还是略显贫瘠了一些。在印度,考公人被称作“有志者”,每个有志者的故事,都是一场“奥德赛”。
随着5月“UPSC 2024”预考临近,印度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大量励志故事开始翻涌而来。
每年,100多万印度学生都为考公疯狂,争夺700——900个岗位。仅去年一年,就有130万人参加了预选考试,最终,14000多名候选人入选了正考。
考公是一场漫长的战争,横跨一整年。2月公布通知,5月进行预考,9月进行正考,而终试和揭榜,则要等到次年2—4月。跨度如此漫长,备战的艰巨,也可想而知。光是正考5天的题量,涵盖了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科技、经济、社会、国际关系、公共管理和灾害管理等各学科,据统计连续答题就要30多个小时。所以,一些“考公导师”会建议,考生最好潜心学习12——18个月,才能掌握完整的考试大纲。
在印度社交媒体上,成功上岸者,的确享有英雄般的待遇,他们一跃成为社会名人,接受着赞美和追捧,人们会用“英雄之旅”“奥德赛”“冒险”等字眼来描述他们的事迹。
在印度,医生、工程师曾经辉煌一时的荣光,如今正在黯淡,公务员成了更具“理想意义”的工作。
很多人选择放弃“钱途”繁荣的工程师和医学职业,转而涌向更受人尊敬的IAS(印度行政服务)或IFS(印度森林服务)等官员行列。
在中国,考公这一行为,被赋予了追求稳定和安逸的意味。但在印度,它却是一种“冒险”。
印度作家、电影制作人阿努拉格·米纳斯·维尔玛就曾说,UPSC是印度最受欢迎的冒险运动。在一个视频中,他谈到,如果考试是赌博,那么穆克吉·纳加尔就是拉斯维加斯。
穆克吉·纳加尔,被称作考公培训的圣地,这是德里北部的一个街区。每年,成千上万的考生,从印度各邦的村庄和城市赶来,参加这里的辅导机构。
这场马拉松考试不仅需要耐心和毅力,还要有充足的资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UPSC考试不可能一战而捷,在辅导机构一学就是数年,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不是所有考生花了昂贵学费后,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为了节省房租,他们住在昏暗的街道,拥挤在逼仄的出租屋。为了节省伙食,他们吃馍馍和马吉面条。他们把醒着的时间都花在学习、复习和讨论时事上。
维尔玛说:“这是一种持续多年的成人仪式,直到他们入选或承认失败。”
印度脱口秀演员阿努巴夫·辛格·巴斯在一场有关UPSC考公的专场中调侃:“在穆克吉·纳加尔,每个人都在准备UPSC考试,那些考不上的人,就开始卖馍馍。”
在印度,成为公务员不仅意味着稳定,也意味着尊重,更意味着翻身。对于贫困学生来说,成功上岸能带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
网剧《心有抱负》第一季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名叫古里的角色,喝酒时谈论他那拥有20英亩土地的父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很怕他,但有一天,一位IAS官员来了,吓到了他的父亲。
看到父亲被吓到,年轻的古里大吃一惊。从那时起,古里才知道,IAS才是真正的强权,古里说:“从那时起,我决定成为一名IAS官员。”
该剧编剧迪佩什·苏米特拉·贾格迪什这样阐述印度年轻人对考公的热情:“你什么都不是。但下一刻,你就会成为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人们喜欢这种变化,越是困难,越是令人向往。”
这种驱动力背后,则是阶层阻滞的结果——考公,是唯一翻身的机会。
印度种姓制度存在3000多年,尽管1947年独立后在法律上废除了这种禁锢阶层的制度,但实际生活中,层级分明的阶层秩序,在财富、工作和社会地位分配上,依然发挥着难以撼动的作用。两大高种姓中,婆罗门约占总人口的3%,刹帝利占5%左右,但他们垄断了全国80%以上的优势工作岗位。
财富分配也尤其如此。《财富》杂志指出,印度是生产富豪最快的国家,也是亚洲亿万富豪最多的国家。尤其是疫情期间,印度富豪增长数量更是冠绝全球。然而联合国报告指出,这个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有7.8亿人处在贫穷线以下,只占有整个社会财富量的4.8%。
也正是如此,印度媒体和公共舆论才把穆克吉·纳加尔街区那些考公人喊作“有志之士”,给予了某种隐含的祝福。但对于大多数低种姓考生来说,要实现阶层跨越比登天还难。对于不那么富裕的家庭来说,要实现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可能需要全村人的努力。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524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