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种橘、买田及交友》内容如下:
去东坡书院纯属偶然。南京的春节太拥挤,哪哪都是人,本来要去参访王安石旧居,也没了心情,就想回苏州。车上高速,突然又想去宜兴,就更换导航路线。在此之前和宜兴的联系是一把紫砂壶和一位刻壶制壶的朋友,那把降泥石瓢用了很多年,可惜壶盖磕破多处,像苍老的牙床。这次来,可能也是想再访一访老友再买一把壶。于是,车往丁蜀镇,到古南街,已近午饭时间,就在镇上小店打尖。店门口鸟笼里有两只八哥,见人来便说,老板娘人好,他妈的。让人感觉好笑。老板娘推荐了新上市的马兰头,也推荐了小店对面的东坡书院。想起苏东坡结束黄州的贬谪生活之后,在阳羡买田的事儿,于是,逛街可以推后,先进书院为是。
1
宜兴,古称阳羡,唐代叫义兴,宋代避太宗赵光义之讳,改叫宜兴,属常州管辖。这里设郡始于秦始皇,也曾因茶圣陆羽推荐,阳羡茶成为贡茶,千年以来声名依旧。只是唐宋那会儿还不时兴紫砂壶泡茶,紫砂壶盛极一时,要到明清以后了。
宜兴东坡书院,南眺太湖,背依蜀山,占地八亩,屋宇四进,传即苏公买田筑室处。东坡去世后,废为僧墅,只留草堂几间,也是到了明代,经过一位沈姓官僚的修缮,才有了东坡书院。
大堂之内,有一尊高大的东坡塑像,手持毛笔,目光仿佛穿透历史,瞧向缥缈之境。塑像为紫砂材质,由紫砂名家徐秀棠设计并制作。站在塑像前面,仰视许久,见旁边无人,便动了俗常心,偷偷摸了一下那只毛笔的笔尖,可能是希望沾先生一点儿文运吧。
那天下午,我们一家人坐在庭院树下剥橘子吃。江南的橘子,多汁爽口,得霜气而始熟,天寒后味尤甜,因此王羲之在《奉橘帖》中说:“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霜未降,橘子青且酸,送礼挑出的都是最好的,可见情谊笃重。
东坡书院有橘园一处,园内建楚颂亭,也是纪念东坡旧事。书院中有一处碑刻长廊,刊刻了苏轼的《楚颂帖》和《迈往宜兴帖》。仔细看来,这两块碑上的文字,都和我熟悉的苏体字有很大差别,尤其是《楚颂帖》,剑拔弩张,浮躁尖刻,完全不像出自东坡之手。要知道,写作此帖之时,苏轼刚从黄州走出,黄州的生活经历,让他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平淡了,他不会那样激越,也不会悲伤,而是内心平和,因此在文字的书写上也更为圆融内敛。
《楚颂帖》真迹在明代尚存,曾被苏州人李应祯所收藏,弘治年间曾做过首辅的宜兴人徐溥与李应祯借阅此帖,并刊石以为记。徐溥做事极为认真,刻石也“临视惟谨,不敢失真”,因此,徐溥刻本尽可能地保持了苏轼书法的原汁原味。而我们在书院内看到的那块刻石,底本应为清人仿作。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50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