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人应该如何生活》内容如下:
“人应该如何生活”,是面向每一个人的终极伦理问题,而文学阅读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于坚的《建水记》可以被视为一部回答该问题的伦理着作。于坚在大量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营造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通过对建水人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得出“什么是好的生活”,即基于农耕经济而产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居”的,精神生活富足而物质生活相对贫苦的前现代的生活方式。《建水记》对于指导读者理解“人应该如何生活”不乏启示意义,但是也有过于理想的弊病。
“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自西方古希腊开始,便是西方哲学研究的核心,而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也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重视,如何安身立命无疑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课题。按照玛莎·努斯鲍姆的文学伦理思想,文学阅读能够为“人应该如何生活”提供其他任何学科无法给予的重要参考。《建水记》则是一个极佳的例子。遗憾的是,很少有相应的研究对此作出回应。本文将从伦理的角度去解读《建水记》,展开其中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重要启示。
《建水记》是诗人、散文家于坚创作的一部游记。建水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城。这座小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导致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上的相对落后导致了本地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基本上保留了传统的面貌。作为一名云南作家,于坚十分熟悉建水县的历史与空间以及建水人的生活方式。在《建水记》中,于坚用游记和摄影记录下了建水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的笔下,建水人无疑过着一种理想的生活,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没有早九晚五的匆忙和疲惫,没有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礼仪和教养。在他的眼中,建水县城处处是文化遗迹,这里到处透露着曾作为滇南地区文明中心的痕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现代生活无疑是保持距离的,他们过着类似于古代文人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于坚的笔下,建水人对于“人应该如何生活”有着独到的理解。
追问“人应该如何生活”其实也是在追问“什么是好的生活”.好的生活是什么?它由什么构成?人如何才能过上好的生活?《建水记》则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于坚在《建水记》中问道:“人类为什么会有建水城这样的栖居地?”在他的笔下,建水是一座诗意的城市,这里的人们诗意地栖居着。好生活在建水人眼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即“好在”(建水话,安逸的意思)的生活。于坚对这种好生活的描写主要从三个层面出发,首先是对建水空间、历史的勾勒,其次是对建水县城中的传统文化的赞美,最后在建水日常生活中领悟何谓“好的生活”.
纵观全文,于坚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建水县城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布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聚焦建水的生活样貌。按照西方进步主义的时间观来看,时间是线性的,越老的东西越落后,越新的东西越是好的。正如施特劳斯所言,现代性就是新的就是好的。然而现代性的脚步仿佛在建水城停滞了。于坚认为,建水是落后的,却因“落后”而鹤立鸡群,不同凡响。这落后的地方反而成了建水的骄傲,建水的落后是一种保守,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依恋。“落后意味着一种对时间的依恋,对经验的自信。”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时间并非线性向前的。由于佛教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时间观认为时间是一种轮回,每过六十年为一个甲子,过了一个甲子,时间重新开始循环。在这样的时间观念下,历史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时间便是日复一日的劳作,是春夏秋冬的轮回。于是,建水人不会渴望彼岸世界,只会忙碌于世俗的生活中,在尘世中寻求好的生活。于是,建水人的生活便是“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钟鸣鼎食了……”“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建水人的时间观念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观念,那是一种休闲的、轻松的、反现代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寄寓了于坚的理想生活,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从事着单纯的体力劳动,没有现代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过着物资匮乏而精神相对富足的生活。
段义孚认为人的情感和文化环境会影响到人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反之,地理环境也影响着文化的形成和建构。在《建水记》中,于坚除了描绘建水的历史文化,还着重笔墨刻画了建水的乡土空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于坚浓厚的“恋地情结”以及他对传统农耕生活的缅怀。在第一小节,于坚认为建水乃是“一个杭州那样的天堂”,而后,于坚便引用了明代诗人杨慎写给建水的诗《临安春社行》:“临安二月天气暄,满城靓妆春服妍。花簇旗亭锦围巷,佛游人嬉车马阗。少年社火燃灯寺,埒材角妙纷纷至……”杨慎的诗歌描绘了古建水城春日的美好生活场景,诗歌中描绘的不少事物今天依旧存在,比如燃灯寺、红楼等建筑今天依旧存在于建水县城。于坚赞叹道:“杨慎诗中写到的那个世界,虽然细节已经改变了许多,但是氛围依然可以感受到。”在全书第一节,于坚便通过杨慎的诗句为读者简要地勾勒出了建水城的空间布局和主要建筑,并且将建水生活的舒适样貌也略作交代,为后续的篇幅定了基调。在后续的章节中,于坚记载了诸多建水的建筑和乡镇空间,这些原本普通的空间在于坚的眼中却大有不同,它们都承载了历史和文化,是中原文明在遥远的边夷地区生根发芽的体现。于坚通过对这些空间的刻画赞美了中原文化的璀璨和传统农耕生活的美好,以此来表达一种对前现代的生活方式的怀旧。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488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