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邹承鲁院士:只向真理低头,偶尔为爱温柔》内容如下:
1949年8月25日,在英国一座花园般的海滨小城,举行了一场简单却注定不平凡的婚礼。
大科学家李四光携夫人许淑彬出席了这场婚礼。新娘是他们的独生爱女李林,言笑晏晏、光彩照人;新郎邹承鲁风华正茂、英挺出众,此刻还名不见经传。沉浸在甜蜜气氛中的主宾大概都没料到,31年后,这对璧人将双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就“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意气飞扬少年郎
1941年,高中毕业后,邹承鲁西迁昆明,考取西南联大。在英才荟萃的西南联大,邹承鲁依然引人注目。
他身量颀长、面容英俊,而且多才多艺:能吟诗、会作对,撰剧本、写小说,编墙报、演戏剧……都不在话下。他还热衷于参加讲演比赛,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讲演,总拿第一名。作为化学系学生,他甚至还和两名文科生合办了一份墙报,在上面连载自己写的恋爱小说,主角是一对科学家情侣。这部“处女作”在校园里风靡一时,吸引了不少同学围在校门口手抄。
从西南联大毕业一年多后,邹承鲁通过了二战后重启的首届“庚子赔款”留英公费考试。考生积压多年,竞争名额只有一二十个,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邹承鲁到英国后,起先被分配到伯明翰大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门下,但邹承鲁更想钻研生物化学。好在有前辈学者王应睐的推荐,他成功转学至剑桥大学,师从着名生物化学家凯林教授。
凯林是邹承鲁一生治学为人的楷模。二战结束后的英国,已然不复往日繁荣,科研经费也十分紧张,但凯林最擅长利用简陋的设备做出优秀的工作。一名美国学者来凯林实验室访问,介绍自己的实验室已经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但一时不知道该开展什么工作。凯林对他说:“所有的先进仪器都可以用钱买到,但先进的科学思想用钱买不到。”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邹承鲁。后来他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也从不因落后的条件而耽误工作,他知道如何利用一切可及的资源,例如给磨豆子的石磨装上马达,用来粉碎动物组织提取酶。
在凯林的指导下,邹承鲁在读博期间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登在了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
剑桥大学的一场中国同学聚会中,邹承鲁和李林同台演唱了一首《松花江上》,由此开启了爱情篇章。两个年轻人都潇洒好玩,闲来喜欢在剑桥的河上划船。
谁想浪漫的小船“说翻就翻”。邹承鲁撑船技艺不精,一头栽进了徐志摩讴歌过的“康河的柔波”。李林不知道邹承鲁不会游泳,竟然在船上大笑起来。为这事,两人颇置了几天气。
即便在热恋期,邹承鲁也没少“唐突佳人”,但他的犟脾气背后自有逻辑。有次两人约会看电影,电影放完后,李林一扭头,发现邹承鲁已经不见了。走出电影院,才看到邹承鲁在门口等她。原来,英国人总在电影结束后全体起立奏国歌,邹承鲁不愿参与,每次都提前“偷跑”。
1951年6月,邹承鲁顺利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此时他手里已经握有两封邀请信,一封是黄子卿教授请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一封是王应睐教授请他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所任职。邹承鲁思量再三,觉得比起教书来,还是科研更适合自己,于是选择了后者。
“洛阳纸贵”名学者
刚回国工作时,邹承鲁才28岁,长得清秀稚气。为了跟学生区分开,他戴上一副深色边框的眼镜,手里擎支烟斗,看起来像推理小说里的英伦侦探。
7年后,他带着几名比自己还年轻的科研骨干,完成了他们平生最着名的一项科研工作——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把它注射进小白鼠体内,小白鼠表现出胰岛素过量特有的惊厥反应,跳了起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人群沸腾了——这一刻令邹承鲁终生难忘。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42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