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山海经>里的海洋文化秘密

精选文摘《<山海经>里的海洋文化秘密》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4-07-17|来源:风流一代|作者:马骏杰|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山海经>里的海洋文化秘密》内容如下:

有一个关于人和海的神话:一个小女孩在大海中溺亡,她的灵魂不灭,化作一只小鸟,不断从西山衔来石子,扔到东海之中,要把大海填平。这个故事就是着名的“精卫填海”,出自古代典籍《山海经》。

虽然精卫填海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人们未必知道这个故事所隐含的所有深意。我一直试图从《山海经》与海洋的关系入手,去探寻《山海经》为后人构造的神秘世界,揭开精卫填海的秘密。

我们首先来看《山海经》的书名。“山”指的是山川,“海”指的是海洋,“经”并非现代人理解的经典,而有经界、经历之意。经界就是疆界、界限的意思,经历即“经久历远”。如此看来,“山海经”即“历经山海之疆界”。毫无异议,《山海经》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事实上,《山海经》的内容也大量涉及海洋,文字中“海内”“海外”“东海”“南海”“渤海”等关键概念的出现便是证明。虽然“山”也是它叙述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描述山的时候,都伴随着水的追根溯源,而大多数发源于山的江河,在作者的笔下也与大海相连。所以,从山海关系的角度讲,《山海经》是一部以叙述山和海界限为主线的综合性作品。

记载沿海地理:琅琊台就在那里

《山海经》共18卷,从《山海经》内容构成看,它涉及4个主要的地理概念,即“山”“海内”“海外”和“大荒”,其中“海内”“海外”和“大荒”都与海有着直接关系,“山”也间接与海洋有关。

古代人们以海岸线为界线,把眼前之世界划分为“海内”和“海外”,“海内”是指海岸线以内的陆地,“海外”是指海岸线以外的海洋和陆地。当然,这里的海岸线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华夏先民居住的岛屿当然属于海岸线以内。“大荒”是指人迹罕至,非常荒漠的地方,在大海方向上,就是指比“海外”更遥远的地方。

在《山海经》的记述中,与沿海地理相吻合的例子比比皆是,琅琊台即是其中之一。《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这句话的含义很明确,琅琊台位于琅琊东部的渤海之中。

历史上的琅琊(也作“琅邪”)位于密州诸城县东南,即现在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的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如今琅琊台已与陆地相连。春秋时,琅琊是齐国的城邑,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将越国都城由会稽迁往琅琊。在琅琊东部的海中有一座山,越王在山上筑起观台,台周围7里,以望东海,故名“琅琊台”(一说山上本有台,勾践特更增筑,而称琅琊台)。秦始皇当年东巡时,多次登上琅琊台,在台上留下“始皇碑”,碑上有600字可识。汉代在琅琊设琅琊县,汉武帝东巡时也多次登台。至于琅琊台以北的那座山,据清代郝懿行考证,即劳山(今作“崂山”),劳山在海间,又叫牢山,方位是准确的。

瓯、闽也可在现代地理中找到其位置。《海内南经》:“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瓯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汉代初期温州一带为东瓯,今浙江省东南境有瓯江,也称永宁江。闽是今福建省的简称。瓯、闽都是我国古代氏族,其聚居地为浙江、福建及沿海岛屿,是确凿无疑的。

即使今天我们对《山海经》记载的很多区域或方国难以判断它的真实性,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距今数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地理,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窥视之,也实难洞穿其中的所有奥妙,也就不可能作出全面准确的诠释。

描述海外方国:黑齿国真的存在吗

所谓方国,是指上古时代以及夏商时期出现的部落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概念有所不同,方国的区域很小,一般拥有一块封地,或一个区域。《山海经》大量描述了方国的情况,据统计有40个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位于“海外”和“大荒”之中。

这些位于“海外”和“大荒”中的方国是否真的存在呢?笔者认为,《山海经》所记载的海外方国,至少有一些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它们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之后,有些面目全非,但在研究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海外东经》提到的黑齿国就是如此:“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文中的“其”是指竖亥,即是说,在竖亥以北有一个黑齿国,这里的人是黑色的,吃稻和蛇,身旁有一条红蛇和一条青蛇(一说黑齿国在竖亥以北,这里的人长着黑头,吃稻用蛇,其中一条蛇是红色的)。

《大荒东经》再次提到了这个方国:“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这里是说,黑齿国人是上古时代的帝王帝俊的后代,姓姜,吃黍,驱使四只鸟。《山海经存》有注云:“南蛮人好食槟榔,故多黑齿。”说明黑齿国人的黑齿是因饮食习惯而自然形成的。

《山海经》对黑齿国的记述并不是孤立的,这个方国在其他的历史典籍中也有记载。《后汉书·东夷》说,“倭在韩东南大海中”“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被立为王,称为“女王国”;自女王国往南4000余里是朱儒国,“自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这里叙述了黑齿国与人们熟悉的倭国之间的位置关系。《南夷志》载“黑齿以漆漆其齿”,已不再因食槟榔而黑齿,而是故意以漆漆之。《异物志》载,黑齿国也叫“西屠国”,“在海水,以草漆齿,用白作黑,一染则历年不复变,一号黑齿”,与《南夷志》所载相似。

现代学者认为,按照黑齿国与倭国的地理关系判断,黑齿国应是现在的东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这一带的居民在数千年中保持黑齿的传统,开始可能因吃槟榔所致,后刻意用植物将牙齿染黑,以黑齿为美,而且黑齿国人有着中国人的血统。

那么,中国人是否在上古时代就具备了到达这些岛国的能力呢?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认为,“中国沿海居民很有可能曾在遥远的时代就从海上航行到东南亚与南洋一带,并成为波利尼西亚混合民族的主要人种来源之一”。

《山海经》对海外方国情况的记载,反映了上古时期中国人对海外区域的认识,从而提醒人们,早期的中国人很有可能涉足过这些地方。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41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2下页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文化故事 山海经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