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糯(感悟)》内容如下:
糯是五味之外最缠绵的一味。
似一团绵柔,软、黏、韧。厚笃笃的温存,无锋芒的进退。唇、齿、舌彼此亲密,嗅觉、味觉、触觉相互纠缠。软到拉丝,黏到弹牙,韧到抽刀断水。
糯食的特性,受热时收敛锋芒,润媚无骨;但遇冷则会变硬,乃至硬骨铮铮。古代建筑以黄土、石灰和糯米汁拌和夯打,砌筑城墙,时间愈长,硬度愈高,愈是坚硬。真真想不到,万里长城千年不倒,是温柔糯米在其中起着不可撼动的作用。
一味糯,并不夺人心魄,但它带来了味觉的绵密感、圆满感。跟脆相比,它是无言无声的;跟滑相对,它是柔韧弹牙的。细嚼,慢品,像一朵云彩在口腔里辗转散逸。
也许我们从未多想,人生的充实和圆满,其实就在这平平常常的生活和饮食里。
糯,是一种别致的口感,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翡翠、玛瑙这类玉石,有术语称之为糯。玉之糯,像上好糯米煮熟后的感觉,色泽油亮,质地均匀。玉之糯,还在于玉性浑厚圆融,它既可卑微地做搔首的如意,也可神圣地做祭天的玉璧。既可名士美人,相与出尘;亦是柴米夫妻,居家过日。
有一种人的性情是“糯”的,性格里混合了圆润与柔和,是经岁月打磨后的厚重、通透与深情。
人说,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笔糯米文,画的一笔糯米画,性情气韵亦是一团糯。在他眼里,简陋屋子、可憎小虫、底层百姓皆是画中景致;小贩、乞丐、乡村野人、愚顽儿童都是文中美好。他生于乱世而无愤世的怨气,对待孩子一片温柔苦心。他的纯,非稚子之纯,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洞晓人世间种种矛盾、种种问题、种种细微心里计较,而后超脱其上的豁达通透。
国学大师季羡林,亦可称“糯”,精通12种语言、身为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的他,无骄矜,无偏激,真实而通脱。白岩松采访时说:“先生已经写了800多万字了!”他却说:“那里边水分也不少。”关于世态炎凉,他认为:“世态炎凉,古今所共有,中外所同然,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用不着多伤脑筋。”关于处世,他说:“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他喜爱小动物,年老时养过多年的猫。他说:“对小孩子和小动物这些弱者,动手打就是犯罪。一个人如果自认还有一点力量、一点权威的话,应当向敌人和坏人施展,不管他们多强多大。向弱者发泄,算不上英雄汉。”
达观而又深情,浑厚而又超脱。纵观人生,真的再没有一种感觉,比“糯”更让人百感交集。说透了,糯,其实是中国人的那种中庸哲学,无锋芒,不极端,中正平和,深情地活在人间世上。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407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