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巧用“瑕疵”》内容如下:
表演学中有一个理论,叫作“瑕疵理论”,意思是,如果一个演员长相或语言有瑕疵而无法克服,则干脆夸大这个瑕疵,让瑕疵变成一种风格、一种艺术。这就好比一个瓷器有了无法弥补的划痕时,就干脆让瓷器布满划痕,使之成为正常开片形成的冰裂纹,反而变得漂亮了。如今,布满冰裂纹的瓷器已然成为一个别具风格的种类,深受人们喜爱。
“瑕疵”,如同“缺点”“缺陷”“错误”一样,似乎是一个很不光彩的字眼,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劝诫人们要努力避免瑕疵、尽力克服缺陷、极力防止错误等箴言警语随处可闻。然而,倘若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对“瑕疵”加以巧妙利用,则往往可以收到正面的、积极的效果。譬如——
将错就错。有些错误不仅可以改正,而且可以改道,通过人为的努力,使其改变错误的路径,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相传,鲁班受君主之命盖金銮宝殿。他带着一帮徒弟做好了梁柱,可在搭建时却发现其中一根柱子被做短了三寸。如果重做,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鲁班郁闷地回到家与老婆商量此事,老婆心生一计,说干脆把全部柱子都锯短三寸,再用合适的石礅子垫上。从此,在石礅子上面立柱子,居然成了一大建筑风格。无独有偶。毕加索创作了一幅铜版画,画的是一个英姿飒爽、右手拿着长矛的斗牛士。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画像在印刷时出了错,左右易了位。当他看到一个左手拿长矛的斗牛士时,不禁大吃一惊。但很快,他忽生灵感,将此画的名称改作“左撇子”,后来竟成了经典之作。
歪打正着。本来采用了不恰当的做法,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一次,古埃及法老胡夫举行盛大国宴,有位小厨工不慎将炼好的一盆羊油打翻在地,吓得他连忙用手把羊油捧起来扔到外边。扔完后他赶紧洗手,不料手上出现滑溜溜、黏糊糊的东西,竟将手洗得特别干净。渐渐地,用羊油洗手在全国推广开来,后来经过研究制造,改变无数人生活方式的肥皂便问世了。与此如出一辙,德国有个造纸工人,在生产书写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使一大批书写纸报废。他不仅被扣工资,而且还被解雇。事后,他的一位好友提醒他,能否从这次失误中找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呢?很快,他想到这批废纸虽然已不能用于书写,但其吸水性能很好,可以吸干器具上的水分。于是,他将这批纸切成小块,并取名“吸水纸”投放到市场,结果十分抢手。可见,当我们发现某些意外失误时,不必一味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而应当好好研究和利用这些失误,使之发挥正向的、符合自己意愿和具有积极意义的特殊效用,而某些奇迹恰恰可以由此产生。
善用缺点。所谓缺点,其实并非烂透了的铁板、朽空了的木头,其性质往往会因时因地发生转化。在此一场合是缺点,在彼一场合却可能是优点,盖为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所决定。国外有位专家对手下员工进行性格调查和智力测验后,发现一些人有吹毛求疵的毛病,于是她安排这些人去当监察和工头,结果他们干得很出色。原本吹毛求疵的缺点,变成了忠于职守的优点。清代将领杨时斋面对一时无人可用的窘境,毅然决然地将聋者置于左右使唤,让哑者专司密信传递,令跛者坐守炮台放炮,不仅缓解了“用人荒”,而且使人人各得其所。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如两只已有裂缝的破桶,看似无用,但有人将其用于浇灌,挑着它们边走边洒水,既省时又省力;一堆被废弃的空易拉罐,通常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有人将它做成各式各样的艺术品、装饰物,竟然赚了不少钱。人们常说,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但如果用得当、用得好,用其所短与用其所长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短兮长之所倚,长兮短之所伏。现实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只要善于巧用,就可以化短为长、变废为宝。
最后需要指出,不是所有的“瑕疵”都可以巧用,那些致命性的缺陷、本质性的错误,必须加以防止、弥补和改正才是。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167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