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刘堂杂记》内容如下:
刘堂中学本是刘氏宗祠,解放后和大多数祠堂一样被政府征用为学校。学校三面环水,只有正南边大门前有一片小广场。广场也成为学校操场,用石磙碾压成的黏土地面平整、光滑、结实,秋收时也用作碾稻谷的稻场。操场不大,勉强能腾出一个篮球场,东西两头装有木质的篮球架。
刘堂中学的正殿为青砖灰瓦包青式歇山顶建筑,两边山墙层层递进,步步高升;屋顶上的陶兽居高临下,睥睨一切,颇有临绝顶而小天下之气概!偏殿都是土坯房,分东西南北拱卫着祠堂正殿,形成一个四合院。偏殿房屋因年久失修,屋顶上的檩条常常在夜里噼啪作响,很是瘆人。这大概是白天噪声大,掩盖了檩条松动的声音,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响声才显得格外清晰。按照现在的标准,都是实实在在的危房。这些房屋分为上下(西东)两院,上院(西院)和下院(东院)的厢房是教师宿舍,住着校长、公办教师和部分离家较远的民办教师。南北厢房按照三间一联,做成六间教室。
由于场地狭小,师资有限,每届只能招收六个班。后来随着入学人数暴增,每间教室挤满八、九十人,最高峰时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一百多人,号称“一百单八将”!教室里面全是“四脚扒”(一种只有一块木板加四根木腿的简易课桌)。这种桌子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随时随地搬运。学生上下课时既可以搬开桌凳进出,也可以鱼跃而出。
学校还有属于自己的十几亩稻田,用于勤工俭学。每逢秋季开学,老师们带领学生挥汗如雨收割水稻,全校师生共同享受丰收的喜悦。
那时候,老师们都以多上课为荣。没有加班补助,没有课时津贴。有时候上课多了害怕挤占了别人的课时,还担心有出风头的嫌疑。没有人督促,没有各种考评,全靠发自内心的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虔诚默默奉献,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
一日三餐,鲜见鱼肉,豆腐小菜也不是经常能吃得到的。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无情地摧残着青春的肉体,冬天的后半夜小腿冻得疼痛不已,甚至失去知觉。去问医生,医生说年轻人身体正在发育,劳累过度、运动量过大,营养跟不上,影响了骨骼发育,才会疼痛……
然而,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刘堂中学人才辈出:从省部级、厅局级到县乡级,各级官员星罗棋布。至于经商从军富甲一方、出人头地者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奇就奇在这些学生往往鲜有记住高中老师,却对刘堂中学的学习经历念念不忘。有个学生上高中时写题目为《我的老师》的作文,把刘堂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写得跟神仙似的,成功地引起了美女班主任的兴趣,竟然促成了一桩初高中老师喜结良缘的人间喜剧!
小小的刘堂中学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尤其是刘堂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弟子遍神州,从北上广深到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学生虔诚请吃陪游……
小小的刘堂中学就是北大畈这片肥沃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刘堂中学在北大畈六个行政村众星捧月般的拱卫中,如同鹤立鸡群。尽管房屋破旧,虽然貌不惊人,却因为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让人肃然起敬。她就是学子心中的项脊轩,就是北大畈的诸葛庐、子云亭。她吸引着周边方圆数十里的学子前来求学,甚至远在南向店、新县、息县的学子都慕名而来。
每年小升初考试,北大畈各村小的校长、毕业班老师带着孩子们像秋考一样盛装出席。刘堂中学的领导老师全员参加到厨房帮厨。刹那间,小小的刘堂中学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就像皈依的庙会,又像朝圣的麦加。到了揭榜的日子,榜上有名的,学生、家长欢天喜地弹冠相庆;名落孙山的,学生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家长一脸沮丧,然后督促孩子来年再战!
刘堂中学的篮球队打遍泼陂河镇无敌手;刘堂中学参加县乡各种竞赛屡屡斩获殊荣!就连刘堂中学喝酒也是喝遍北大畈无敌手,闻名遐迩!
学校领导老师被学生家长待为上宾,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因为物资匮乏,只能就地取材:宰一只自家养的鸡,捞几条自家养的鱼,再去自留地里摘一些时鲜菜蔬,粮菜瓜豆齐备。再打几斤自家酿的米酒,水陆俱陈。
那是一个肚子里缺乏油水的年代,当炖鸡快要端上桌子的时候,坐在靠近堂屋门口的管姓老师把盘中剩下的鱼头夹到毛姓老师碗中,说:毛老师,多吃鱼头益智。毛老师谈兴正浓,不知是计。炖鸡上来了,大家纷纷伸筷,一只一斤多的农家小鸡眨眼间只剩下鸡头鸡脚,而彼时毛老师看在碗里,急在心头,等好不容易才把鱼头处理完,嘴都嗦麻了,炖鸡已经一扫而空了。毛老师事后感慨道:好你个老管!你撒下鱼头计,智取鸡公山!
那时候,公办老师如同凤毛麟角。刘堂中学二十多位领导老师中,公办教师只有区区数人。每到农忙时节,学生放学后,学校里面就剩下几位公办老师,被老师们戏称“刘堂大学校,张王李戴毛”。没有电灯电话,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文化娱乐活动极度匮乏。但老师们精神世界却颇为丰富,有的是办法自娱自乐:“吃罢夜饭,后院相见。茶壶烟袋,小椅蒲扇。你说前朝,我说后汉。抗抗二蛋,心里舒坦。”颇有些小令意味。后来年轻老师越来越多,大家可以为一首新歌研究半天,也可以为班级里的学生趣事谈笑风生。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照着,女校长甚至为一步跳棋在正殿廊檐下跟部下争得面红耳赤,童趣毕现……
没有运动器材,没有运动场地,这些都不是问题,树林里,操场边,到处都是羽毛球运动场;土坯墩上搁一块水泥板,就是乒乓球台;两根水泥杆上面横一根铁杠杆就是简易单杠……发动学生去河湾背沙,再在操场边挖个沙坑,跳高、跳远、跳沙坑的场地都有了。把稻田里面的谷桩砍了,用石磙碾压瓷实,扔铅球、投标枪的场地有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堂中学是质朴无华的,却又是崇高伟大的。刘堂中学是抹不去的记忆,因为她更接近教育教学的本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每个学生默默实践的至理名言;不图名利,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不知不觉践行的准则。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134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