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皆得所能愿

精选文摘《皆得所能愿》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3-10-15|来源:思维与智慧|作者:张永军|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皆得所能愿》内容如下:

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师徒四人取经功德圆满,如来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八戒有所不满,“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于是,才得“长老四众,俱各叩头谢恩”。

唐僧一行,历经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取得真经为其宏愿,而事毕成佛亦未尝不为他们所私愿。待事成际,唯唐僧、悟空成佛,八戒有此不满,“一嚷”,当属情理之中。是以,如来并无斥责,而是娓娓告知其德行所适和能力可及。八戒闻后,豁然大悟,与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

昧昧思之,八戒之所以前怨而后怿,无非是勘破、彻悟了“皆得所愿”与“得所能愿”的槛梏。“皆得所愿”,语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其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所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但是,人世间岂能尽得所愿?这世界上没有无枉的成功,更没有无度的收获。换言之,人生在世,千万不能令“皆得所愿”成为一种执念;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更没有超越限度的获取——一切都是源于所想,成于所做,但必须臻于所能。

《孔子集语》中曾记录过孔子另外的话:“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在此,孔子认为贤和不肖是根据才华来划分的,干和不干是人们自己可以把握的,至于机遇好与不好,是时间的问题,而生死之事,则需要顺其自然。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就应该秉持初心,踔厉进取;但在“想得所愿”之际,必须走出“皆得所愿”执念的羁绊,事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事不会“必有所成”。得之,欣然;失之,释然;舍之,决然。不可过分计较结果,甚至需要及时“放下”。拥有这样的心境和认知,人会更加乐观和轻松,同时会更加清楚届时自己在干什么或者该干什么,而其所作所为,更不会再因为想要达成目的而违背原则。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念念之间,自我随时升降。成功,因人而异,或有大小之异,但绝无轻重之别。正如刻在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传世箴言“认识你自己”所言,成功之本,亦始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立足自己,不必在意是否超越别人,而实现“最好的自己”。从 “皆得所愿”走向“得所能愿”,不但能走宽、走顺自己的成功之路,更会开阔自己的人生境界。——清凉之荫,云阶莲步;欢喜之境,月圆天心。《西游记》最后,八戒等“五圣成真”,是他们获得了真心,亦是他们回归到世界的本真。

事成不倨,功成不伐,得所能愿,止于至善,足以指导我们涤除愚痴,得以正觉,亦可谓之“真经”。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098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杂文随笔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