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回乡祭祖》内容如下:
我在台湾出版哈佛大学博士论文的时候,特别把您的遗训印在专书的扉页上。爸爸看了,很感欣慰地说,他深深为“祖泽与孝思”(就是您的祖泽与我的孝思)所感动,特别再写下“为善读书不忘家训,立身行道勿忝所生”的对联,悬在我家的客厅。我印制中英文马氏家训书签,与亲友、学生分享,这次也带来大陆送给大家。
亲爱的公公,这是我一生第一次来大陆祭祖与探亲,内心非常感动。您的遗训,使我们子女都懂得自爱自强,为善助人,尽忠职守。这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请您在天之灵,保佑马家子孙永远实践您的家训,为人类贡献心力。
孙儿英九、孙女以南、乃西、冰如、莉君谨拜。
祭拜现场,马先生数次哽咽,甚至泣不成声,虔诚之至,追先念祖之情感人肺腑。他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的公公民国16年就过世了,我不可能见过他,但几十年来我心心念念希望来祭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来祭拜祖父的坟,内心非常感动。我们这一家子,到现在有了38 个子孙,大家都能够自立自强,一直遵照公公‘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的遗训,这是公公一辈子的理念。”
含着泪,神色凝重地告别祖坟,马英九在乡亲们的簇拥下来到位于湘潭县白石镇潭口村的寺门前的义渡参观。这个义渡是马英九的祖父1910 年在原有基础上筹资继建的,渡口码头建成后长年免费摆渡商旅和百姓,造福一方。接着又参观了祖父马立安当年创建的鸿兴福锅厂,感念着当年祖父创业的艰辛与乐善好施的义举。乡亲们还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家谱,马英九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和族戚们交流家族的来源与变迁,寻根溯源,念祖怀宗。
马英九祖父马立安出生于清朝同治七年,即1868 年,12 岁就在自家娘舅家所办的小锅炉厂当学徒,十余年后,他接手自办,加大投资,扩大规模,经过苦心经营,家族生意涉足店铺、米厂、屠宰场、鸿兴福祸厂等,逐渐发家致富,在湘潭一带颇有名望。其时马立安拥有水田300 多亩,雇佣长工40 多名。马立安乐善好施、为乡里筑路修桥,为乡民排忧解难,调解纷争,还出资兴办学堂,劝人读书行善。他历览古贤足迹,总结自己的人生历练,亲自撰写了“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作为家训传给后人。1927 年,一生辛劳创业并布善的马立安59 岁时去世,安葬于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一片前临湘江,后靠山丘的农田之中。马立安墓于1928 年建成,正因为马立安先生的善德被世人传诵,他的墓穴历经时势变迁,90 多年依旧保存完好,使马英九回乡有真的根可寻可觅。这不能不说是“种善得善”了。否则,如果祖墓被掘,马英九先生这次返乡到何处祭祖啊!我为此专程到双阳村采访了曾任该村支书、现已82 岁的马仁桃老人。他说,马立安墓曾有数次险遭挖掘,当地乡亲反复求情并阻拦,反复说明马立安先生的恩与善,最终有惊无险。
三
月1 日下午,马英九又饱含深情地携姐妹来到位于南岳的岳云中学参访。岳云中学曾是马英九父亲马鹤凌就读6 年的母校。2005 年,马鹤凌先生写信给母校称:“生我者父母,再造我者岳云母校。”可见岳云中学在马鹤凌先生心中的分量。这所饮誉华夏的百年名校是由近代着名教育家、曾担任过毛主席老师的何炳麟先生于1909年创办的,坐落于秀冠五岳的衡山南麓,面迎南岳古镇,背倚紫云雄峰,三面环山,苍松翠柏,清荷满地,修竹丛生,名家题咏,墨香四溢,人文传统源远流长。建校伊始,何炳麟先生即定下“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数学体育为两翼,以勘恪忠毅为精神”的办学思想,全力培养情操高尚、体魄健全、思维敏捷的全面发展人才。一直以来,学校师生秉承何公思想矢志育才,办学业绩蜚声华夏,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岳云”之美誉,杨开慧、丁玲、贺绿汀、邓华、廖耀湘、李薰、洛夫等知名人物都曾在此就读,而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1935 年2 月起在岳云中学就读6 年,其间接触到了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马鹤凌于1941 年考入重庆南温泉中央政治大学,作为热血青年,他高喊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响亮口号,投笔从戎,出征抗日,参加了着名的滇缅战役。他英勇无畏,奋勇杀寇。其间写诗明志:“楼船百尺荡春潮,战斾迎风分外骄,回首山城重泄涕,断肠人在灞陵桥。”体现了马鹤凌的侠肝义胆。抗战胜利后,在抗战中卓有贡献的马鹤凌回到湖南老家,继承了其父马立安行善助人的家风,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拜访谢恩,然后让亲戚将所有与他家签了粮租契约的家中佃农请来。这些农民大多老实本分,开始怕是马家要收租,苦于无钱而着急,只见马鹤凌拿起发黄的契约大声说道:“这些契约是我父亲在世时你们与他签订的,现在我把它们全部烧了,从今天起,你们欠我马家的钱粮一笔勾销,再无亏欠,哈哈哈!”接着他让一亲戚拿来一个火把扔在所有的契约上面,泛黄的纸马上燃烧起来化为灰烬。乡亲们既感激又疑惑着,似乎不可置信,马鹤凌便说:“当年我父亲就教导我,有能力后一定要为家乡的人们做些好事,但我常年在外,我唯一能替我父亲做的就只有这些了。”乡亲们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充满着对马鹤凌及其父亲马立安的感激之情。
马鹤凌在岳云中学励志向上,刻苦勤奋,学习潜心,各科成绩优异,尤爱数学和体育,而岳云中学历来有重视体育锻炼的传统。老校长何炳麟为了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就对学生说,你们清早起来爬山,谁先爬到南岳半山亭下,谁先敲我家的门,我就给他煮荷包蛋吃。马鹤凌真的数次吃上了何老校长亲手煮的荷包蛋,也自此养成了晨跑的习惯。他对体育的爱好也深深地影响着家人。马英九先生长年晨跑健身应该是父亲体育爱好的传承。
具有家国情怀的马鹤凌对祖国对家乡一往情深,在台湾的几十年里无一日不思念故乡,写下“离乡久远怀乡甚,海岛遗民泪眼枯”等诗句。他为母校捐款一万美元;1998 年大陆发生特大洪灾,马老先生忧心不已,号召在台同乡亲友捐款,亲自募集了100 多万元捐给大陆红十字会。中国改革开放后,马鹤凌多次游览内地,在看到三峡工程时,感叹“天下第一工”,马英九此行也去了三峡,显然受父亲影响甚大。
除了与大陆感情深厚外,马鹤凌还是一位“反独促统”的和平卫士。他发起、创建“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并任创会主席,先后在台北、美国等地召开了五届世界和平大会,其主旨是“谋求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真正幸福”,以“反’台独,促进海峡两岸通力合作和平统一”作为大会的主要内涵。他从小就教育子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敢有所懈怠,时刻告诫儿子一定要将两岸的事放在首位,临终之际嘱咐马英九要反对分裂,祖国要早日统一,由此可见其目光远大。他的思想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化,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他对马英九的期许上。母亲秦厚修对马英九教得细,父亲马鹤凌对马英九管得严。在马英九遇到困难时,马鹤凌常要马英九背诵并领悟曾国藩书中的两句话“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培养儿子弘毅英武、勇担大任。在遗嘱中马鹤凌自承对马英九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遗志,主张两岸融合。“继望我儿英九记住世事,适时全力以赴。”“要活在大家心里,活在历史上。”马英九曾说:“父亲经历抗日战争,对国家民族有一份超乎常人的感情。”临死前马鹤凌还在遗憾自己最终没能还乡归宗。马鹤凌去世后,他的骨灰盒上刻着“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马老先生至死不忘两岸统一,怀乡念祖盼团圆之情令人泪目。马老先生经常对子女这样描述自己的故乡:故乡在湘江边,上望石湾,下望朱亭,湘水荡漾,碧波涟漪,久居在湘江岸畔,像一只雄鹰匍匐岸边展翅欲飞……这是有多深的感情才能将故乡绘成一幅画深深地刻在脑海中啊!马英九谨记父亲教导,在他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8 年内,海峡两岸人员往来热络,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密切。2015 年11 月7 日,他与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了世纪会面,长达80 秒的“ 世纪之握”,令两岸人民为之振奋,开启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这成为马英九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马英九坚持一个中国,拥护“九二共识”,亲情、乡情、故土情浓烈,这次排除阻挠,返乡祭祖并带学生交流,亲身感受大陆人民的热情,目睹大陆的飞速发展,对两岸未来的和平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023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