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偏爱唐宋》内容如下:
童年的我们在农村赶上文字饥荒,记忆中除了几本小人书,课外基本没读物,所以童年也就读几本教科书,认几百个字。
父亲也有点儿以此为豪,于是在我初一那年暑假,破天荒地带我去了一趟瑞安新华书店。记忆最深的是一本黄绿封面的厚厚的《唐诗三百首》,《序》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诗词,一直有一种崇拜景仰的感觉,于是在一个个日将落未落的黄昏,在等堂婶家的露天电视剧之前翻出来吟咏几首。依稀记得第一首是张九龄的《感遇二首》,其中有“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那个生僻的“葳蕤”使我对古典诗歌产生了一种很深的敬畏。
读师范的时候,我在《文选》课本中对词产生感觉,对着飞云江放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晨风夕照中低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那时,男同学大多喜欢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女同学大多喜欢柳永寒蝉凄切的缠绵,我说,大江东去和寒蝉凄切我都爱。
所有的文字中,最使我动情的就是词,我爱这可吟可唱的词,也爱屋及乌爱了词人。想起李煜和赵佶,我总是叹做帝王实在为难了他们,倒是柳永白衣卿相,奉旨填词,词人做得一心一意。
那年冬天带领毕业班的孩子综合性地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他们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学生的再三怂恿和鼓励下,给他们唱今人为之谱的曲子,赚得阵阵喝彩的掌声,有点儿不知今夕何夕,不知站在台上的自己是谁了。
后与一位孩子在网络遇上,小姑娘说,老师,那次科学课上我想起你唱“明月几时有”的场景。为何?很是纳闷,风马牛不相及的科学课怎么会想到明月几时有?小姑娘解释说,那次我们上的是有关月亮。算我做语文老师的成功吗?
每回看到大漠烟尘,我总想起唐朝的边塞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么大气,多么昂扬,就是连李白那样的一介书生,都长剑当歌,那该是一个多么意气风发的时代!
每回伤春悲秋,我总会想到宋词,在繁花三月,在烟雨江南,在秋风清秋月明,在夕阳晚照,在空气中氤氲煽情的场景,唯词,可以蕴藉心灵。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019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