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密集恐惧症,或许是为了活命》内容如下:
“密集恐惧症”这个词是2005年一个名叫露易丝的爱尔兰网友首次提出来的。“密集恐惧症”源于对孔洞的恐惧,这种恐惧是由特定的视觉刺激产生的,当密集恐惧症者看到一些具有密集孔洞结构的物品(尤其是这些密集孔洞出现在人体皮肤上时),会产生难以言喻的厌恶情绪,甚至会引发偏头疼等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2009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阿诺德·威尔金斯教授在课堂上拿出2张图片,1张是莲蓬的特写,1张是许多树木的风景照,想要测试一下学生对“孔洞”的感受。结果,大部分学生对2张图反应平平,但有1个学生表示,非常讨厌莲蓬那张图片。随后,威尔金斯教授开始探索人们“怕洞”的原因。他和同事夫·科尔进行了一次“莲蓬攻击”试验,他们选取了286位18岁至55岁的成年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195人。结果,其中有10位男性和35位女性对莲蓬照片很反感。威尔金斯和科尔认为,也许人们反感的不一定是孔洞,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威尔金斯和科尔还做了一项实验,探究色彩对比度和图案密集程度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他们发现,孔洞不是让人反感的关键,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中等密集才是关键。
威尔金斯和科尔搜集了76张能引起密集恐惧症的图片,和76张不会引起密集恐惧症的孔洞照片。通过一系列对照分析,他们发现能够引起密集恐惧反应的图片在中等范围的空间频率上,对比度高于预测值,而对照组的照片则在对比度和空间频率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威尔金斯和科尔认为在中等范围空间频率具有高对比度的视觉的图片,能够引起密集恐惧反应。
一位实验参与者表示,有毒动物会让他产生和密集恐惧症类似的不适感,比如蓝环章鱼、眼镜王蛇、巴西游走蛛、石头鱼等。实验人员研究发现,与无毒的动物相比,有毒动物身上的花纹在中等范围的空间频率上具有更高的对比度。
2017年,来自英国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汤姆·库普弗从达尔文主义的角度探讨密集恐惧症,他认为密集恐惧症是人们对疾病的一种下意识回避反应。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他和当时在埃塞克斯大学读心理学的一位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从网上选取了600个人,其中300人有密集恐惧症,300人没有密集恐惧症。他们向两组实验对象分别展示了32张图片,其中8张密集图案是与疾病相关的,如天花导致的疤痕;8张密集圆形图案与疾病无关,如莲蓬、砖块上的钻孔等;还有16张图片与密集恐惧症无关。
研究表明,与疾病相关的照片会让所有实验对象感到不适,而与疾病无关的照片,只有那些密集恐惧症的实验对象会感到不适。对于那些与疾病相关的图案,很多实验对象都反馈看过后感觉有东西在身上爬。还有实验对象表示,看过那些照片后,感觉自己全身长满了洞,以至于忍不住开始挠自己的皮肤,甚至挠出了血。
结合这一实验结论,汤姆·库普弗团队猜测大多数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不适其实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恶心。这也许说明人们的密集恐惧症源于人类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趋利避害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让人类快速意识到危险,从而达到自我保护,让种族得以延续的目的。
了解密集恐惧症的成因后,不知是否对你和身边的朋友有所帮助呢?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009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