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家长啊,你别焦虑》内容如下:
一、
医生诊断我得了焦虑症,我不认可,拒绝吃药。我告诉医生,只是因为孩子临近高考,我晚上睡不着觉,凭什么说我得了焦虑症。
“二者有因果关系吗?我的心理素质有那么差吗?我不过就是有点儿着急。”
我能不着急吗?自从孩子上了高三,时间就严重不够用。看着他高一、高二排在中游的成绩,我告诉自己:镇定,镇定!学习就像马拉松,中间跑得快不代表最后也领先,还有高三。当高三真正到来时,我才知道我想错了。一次次排名,校排名、区排名、市排名,你的孩子比别人少1分,就能差几十名,对此你如何不慌,如何不急,如何不气?你本以为你的孩子举世无双、潜力无限,你本以为乾坤未定、未来可期,结果黑压压的排名一下子把冰冷的现实甩在你面前。
看着孩子的成绩时高时低、时起时伏,我的心也像波浪一样,时而憧憬着孩子美好的未来,时而不敢想象成绩公布的那一天是什么样子。我自己经历过高考,亲眼看到许多同学通过高考逆天改命,也看到一些失利的同学至今生活不如意、事业不顺心。因此,这一年,我一切围着孩子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如惊弓之鸟。
“一模”考试刚出成绩,就有补习机构打来电话:“孩子多少分?”
我老老实实说了分数,希望电话线那头儿的专家帮我出出主意,看看怎么把分数提上去。
“这个分数……”对方停顿了一下,我心里一沉。对方又说:“根据往年经验,70%的考生的‘一模分数和高考分数接近。”
啊!那我的孩子属于这70%吗?他高考是不是也就这水平了?他还有考上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的希望吗?
二、
我终于承认,我当前的状态不仅仅是着急。我是在焦虑。
我没有办法静心工作,没有办法认真看书—包括各种备考手册和报考指南,我甚至连冲杯咖啡的力气都没有了。打开电脑,一点开各种关于高考的新闻和各院校官网的页面,我马上退出;关上电脑,微信也在推送与高考有关的消息,我刻意无视这些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不时有陌生电话号码打来,我不接,如果接起来,对方第一句话通常是“家长您好,我是XX附中老师开办的高考提分班……”
但这些都不是焦虑最直接的来源,最直接的来源是那些与高考有关的机构,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们射出一枚枚杀伤力极强的“心理炮弹”。自从孩子上高三以来,七八个升学规划设计和志愿填报机构轮番轰炸。一些机构组织线下讲座,但大多数机构都通过线上直播传递信息,有的是每周的周末直播,有的是每周一三五或二四六晚上直播,几乎都围绕以下主题:“你知道你的孩子适合哪些职业吗?”“模考后怎样按排名填报志愿?”“如何科学地利用规则报考?”“如何避开志愿填报中的那些坑?”……
三、
我养育了我的孩子18年,我留心他的兴趣,支持他的爱好,我以为我知道他的梦想和目标,我以为只要他努力学习,分数出来后,在志愿填报表上填报与梦想相关、分数相近的院校和专业就好。但现在,我却被这些机构发射的“炮弹”打得茫然无措。
怎么办?老老实实地听讲座吧。听了几个月讲座,确实获得了一些信息。例如,几乎每个机构都提供一项职业兴趣测评服务,其中包括一张测评表,据说通过测评就能知道孩子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在报考的时候需要了解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和对应的全市排名;如何分析今年的报考趋势和录取规则,预测目标专业的未来市场热度和就业去向;等等。他们说,每个考生可以填报30个志愿,填报好了,那是30个机会;填报错了,就是30个大坑。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2003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