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夜游时,听凤城河低吟浅唱》内容如下:
也许是生长于平原水乡之缘故,在我心底,始终对高山峻岭、江海大泽有一种崇敬和向往。置身于辽阔平原,望着那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春风里起伏荡漾,望着那秋天蔚蓝色的天空下滚滚的稻浪,望着那野藤般乱缠的河汊和河汊上撑着小船悠然而行的乡亲,我总是抑制不住地想:那崇山间,那大海上,该有怎样的景象和人物呢?!
我无端地觉得那浩淼的大海上,一定有仙山琼阁存在,一定有美丽动人的仙子。这些自然是年少时,那一册册童话带给我的想法。
坦率说,对于大海有一点真切的认识,则是缘于一个外国人的一篇文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不错,是高尔基的着名散文《海燕》。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像我这样生长于平原水乡的孩子,绝大多数是从这篇文章里认识大海的。尽管课堂上,老师反复讲述的是海燕。
有了走南闯北的经历之后,倒是见过一些大泽名川,其中自然包括大海。进入我笔端的就有昆明湖、千岛湖、西湖、太湖,有丽江、漓江、澜沧江、长江……点来点去,似乎没点到大海。
尽管平日里亲近海的机会不多,但在台湾、在海南、在深圳,倒还是有了让我亲临大海、投身她怀抱的幸运。望着那蔚蓝色的海水,蓝绸缎一般从脚下铺展开来,一直铺向遥远的天边,是如此广博,如此辽阔,如此浩渺,怎不让人胸中浊气尽吐,心旷神怡,胸襟更加开阔呢!当道道巨浪从水天相连处滚滚而来,发出惊天的轰鸣,矗起座座浪峰,在迅猛的相互撞击中绽放成晶莹洁白的花朵,是如此雄悍,如此激扬,如此澎湃,怎不让人弃俗务中之萎琐,心中豪情顿生,血气更刚呢!我知道,仅凭我与海如此初浅的接触只能了解海真实面貌之万一,多种自然环境下,海会有多种不同的状态,而观海者年龄、心境的不同,也会见到不一样的海。我之于海,多数时候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其实,现在看来,我对大海的向往倒不是无端的。宋朝一个叫范仲淹的人,在我的家乡做过官,他在做官期间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修筑了一条长长的海堤。据说,那时的人们年年受海潮侵害,于是范仲淹叫人用稻糠撒于海中,海水退潮后留下稻糠附着的蜿蜒曲线,范仲淹便下令组织民工沿此曲线修筑海堤。同时,将海堤之外的人家全部搬迁堤内耕种生活。由于海潮涨到海堤就会退回,所以海堤便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人们终于摆脱了年年修堤,年年堤毁,年年受淹的厄运。家乡人为了表彰范仲淹的功勋,就把这条海堤叫作范公堤,一直叫至今天。
原来,我的先民们都是在海边生活的。如此一来,泰州被称之为海陵便理所当然了。海陵,顾名思义,乃海边高地也。当我置身于凤城河畔那座重建不久的望海楼前,眼前仿佛映现出熊熊战火,浩浩呐喊。自南宋绍定二年起,望海楼一次次在战火中涅盘,其间,张士诚和他那帮农民兄弟们的滔天呼嚎,可谓是震荡江淮,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先贤施公耐庵,而后有了传世之作《水浒传》。
登斯楼,东眺桃园,南观百凤、百龙二桥,西瞰文会堂、文正广场,令人神思荡漾。文正广场中央,那尊范仲淹的雕像颇为引人。真是亏得有吴为山之妙手,让范公飘逸之神韵得以再现。但见他老人家神采奕奕,长衫飘拂,似乎在吟咏着《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赋》中的佳句呢:“……诗书对孔周,琴瑟亲羲黄。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这“君子不独乐”一句,与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句,难道不是一脉相承么?
十多年前的一个五一节,泰州市民迎来了凤城河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我很是为同邑之人多了一处游玩之所而高兴,毕竟,泰州城区可供人们休憩放松的所在还是少了些。
更让我高兴的是,就在凤城河景区开放的当日,我接到任务要在景区接待着名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他老人家是应邀来泰采风的。
我个人对阎老不仅景仰,更是从心底充满感激。他创作的歌剧《江姐》《党的女儿》,还有《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等一大批军旅歌曲,以及红遍大江南北的京味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等等,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那英首唱的《雾里看花》原本是为了央视“3.15”晚会“打假”主题而创作的,真让我大感意外。不信请看阎老的歌词——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 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烦恼最是无情夜
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你知哪句是真 哪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990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