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霜染红叶正浓时》内容如下: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运行其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成为自然规律。
受海洋气候影响,家乡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春秋不冷不。一旦节气到了,感觉立马就不一样,昨天还炎热难耐,今天就凉爽宜人,只缘时令更替的一瞬间。程度之精准,令人叹服。老祖宗传下的东西,不服不行。
自幼受农家文化熏陶,尤其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里,每到敏感节气来临时,父亲总掰着指头念叨不停:过几天就霜降了,山里的绿气一枯,立冬和小雪后的日子就难推啦……;母亲则操持着一个十一口人的大家庭,为如何熬过一个严冬面露难色;由此,一旁孩子的心底就对霜降这个节气埋下了仇视的种子。很快,父亲的预言应验了,大人孩子喜欢的秋天在忙忙碌碌中走向了末日。经过一场老婆孩子齐上阵的“万马战犹酣”,秋收秋播之后的广袤沃野,一改五谷丰登金秋十月的面孔,因霜降的来临开始了一年四季前所未有的大萧条。乌云开始翻滚,寒风开始呼嚎,海浪开始咆哮,草木开始枯萎,树木开始落叶,……可谓生机一片凋零。此时,我为了帮父母一把,勇敢地向冷若冰霜的时令挑战!
清晨即起,踏着寒霜到队里挑土,改良盐碱滩。一身单薄衣衫,一副担子,跟在父亲的腚后,来到东大河上游西岸的猪石岩,和大家一起挑起半挑子闪烁绿色金光的磷线土,摇摇晃晃,踉踉跄跄地穿过干涸的河道,给生产队临海的东沙汪边上的盐碱地压土……累了,喘口气,站在河的西岸远眺:视野之内天色灰暗,大地沉沉,只见河对岸走来一支送葬的队伍,挑着担子,扛着纸幡,在零星的几棵树梢光秃秃的、上面有几只老鸦聕噪不停的刺槐树下,朝着一片黑松林走去。此时,我已经是中学生了,面对眼前这幅狞狰的画面一阵惆怅……心底里,把只有万恶旧社会才有的这种凋零场景的怨恨,全撒在了霜降的头上!
时间流逝家乡巨变。在离开家乡几十年工作生活在城市的日子里,虽然不像当年父亲母亲那样总把时令节气挂在心上,但心里对渐行渐远的霜降总是有成见,耿耿于怀几十年不肯罢休。而真正颠覆这一认知的那一刻,是在我发现霜染红叶正浓的时候。现代城市的精致生活,让我经历了一个洗脑和认识嬗变的过程……
溯源,是因为时代为我铺就了一条寻梦的路,是幼时挑泥压碱走过那条路的延伸。路的这头有家那头有海,双向诱惑下的一年四季不停地走,留下了一串的脚印和无尽的乡愁。春天,爷爷领我划小船去日岛和刘公岛赶海;夏天,同村里般大不小的孩子偷偷背着家里跑到海里去洗光腚澡;秋天,少先队员戴着红领巾排长长的队,去海边东沙汪黑松林摘松果,晒干了把种子卖了勤工俭学,松球冬天烧火炉取暖;冬天,顶风冒雪去赶海,挖一盆蛤回来煮蛤肉做打卤面条一大家子吃……一路走过,留下一串欢乐,一晌追忆。新时代,继续向前,猛回首,走过的路虽然不见了,摆在我面前的,却是一条休闲养生、健身走步和手机摄影的专用通道……天地轮回,循环往复;欣赏景色,渐行渐远;观察时代,五味杂陈。走过一甲子,一条由过去到未来的路,其实是一条心路。
霜降时节,拂晓来临。旭日在地平线下升到一定高度时,天际线泛起的晨晖,把眼前蜿蜒起伏的青山变成一片黛色。户外,模糊中的物体开始被辨识,马路清扫机开始启动。晨起,走步。岀家门经河畔公园里的“梅园”,今天称其口袋公园,转道一望无际的黑松林进入海岸公园。昨夜的一场秋雨,把原本一尘不染的行道两侧的景观树和花花草草,洗得铮明透亮苍翠欲滴,天空洗得碧蓝无瑕。突然,一束晨光射来,远望,公园两岸的杨柳一片金黄,映衬出四季常青的松柏冬青和翠竹间杂的枫叶、梅叶,及叫不出名的黄叶红叶争奇斗艳,一旁,缠绕小区铁栅栏上的爬墙虎啥时也变得红彤彤一片……继而,路边野外移植的一片齐腰深的毛子草,变得一片红艳艳!
霜降叶红,古时就引起先贤的关注。“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说明我们的先人,曾如痴如醉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有资料显示,太阳黄经210度时,霜降来临,结束秋天迎来冬天。远离家乡的游子,借喻月光为“地上霜”,来抒发怀念故土之情。今天,置身金秋,深为这座城市的生态精致而感动。清晨傍晚或昼日,行走街道马路,徜徉海岸河岸公园,临窗眺望小区“口袋公园”,突然发现,视野内一派霜染的红叶正浓,各色游人蠕动期间,和煦阳光变幻莫测,构成一幅幅金秋图画……我迫不及待,捕捉这一瞬间。每每此时,屡屡得手,令人兴奋不已。深为眼前的霜染红叶和巧妙的园林设计遮望眼,激动之余,一改旧念,彻底改变了“地上霜”的认知。这种嬗变,总伴随一种无名的乡愁别恋……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978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