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食标》内容如下:
20世纪80年代初,市场经济初露端倪,我们这座城市的街头开始出现一些异地风味美食,比如“天津包子”。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最有名!”那时父亲向我“科普”。我问为什么会叫“狗不理”?他说因为包子里面有汤汁,狗吃了会烫得满地打滚。下次再不敢吃了,所以叫作“狗不理”。
许多年后网络普及,一搜索才知道“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乳名叫“狗子”,他的包子铺生意极好,顾客和他说话,他顾不上搭腔,所以被人戏称“狗不理”,后来成了包子的品牌名称。然而父亲那种说法,至今仍被一些人认为是“正解”,可能因为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当年本市街头的“天津包子”都没有打出“狗不理”的旗号,可能因为有自知之明。这些包子咬一口咬不到馅;再咬一口,馅又过了。而且摊主都不是天津人,扯上“天津”,只是想让顾客产生联想,让他们感觉与“狗不理”有那么点儿关系。
到了90年代,街头冒出许多“温州烧鸡”。据说当年全国各地的街头,都能见到这种电烤鸡。那时媒体逐渐发达起来,人们通过报纸知道,当时温州市内根本没什么“温州烧鸡”。
到了21世纪初,“扬州炒饭”又在各地闪亮登场。很长一段时期,食客们都以为这种炒饭属于扬州特产,要不然怎么会有统一配方:饭里都有青豆、火腿肠丁、葱花……后来我去扬州出差,亲身体验了扬州并没有“扬州炒饭”。各地流行的“扬州炒饭”,据说与广州的炒饭更接近一些。
“扬州炒饭”尚未落幕之际,“兰州拉面”开始在各地野蛮发展起来。南方人对西北十分陌生,直至今日,绝大多数人还认为“兰州拉面”是一种兰州美食。由于爱好写作,我的文友遍布全国各地,兰州也有不少。因此早些年就知道了,所谓“兰州拉面馆”绝大多数是青海人开的。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兰州的牛肉面叫作“牛大”,是“牛肉面大碗”的简称。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是“牛大”的特点。“一清”是汤清,“二白”是白萝卜片,“三红”是辣椒,“四绿”是香菜、青蒜苗,“五黄”指面条黄亮。对比一下,与市面上的“兰州拉面”确有一些差别。
从“天津包子”到“兰州拉面”,几十年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山寨”地方风味美食绵绵不绝,被“侵权”的“苦主”貌似并没有多大意见,顶多轻描淡写声明与己无关。究其原因,毕竟没有具体侵犯哪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而且客观上还给“苦主”城市带来了一些正面社会效应,比如谈及天津、温州、扬州、兰州,有几个外地人能说得出它们的地标建筑是什么?倒是很多人,通过包子、烧鸡、炒饭、拉面,深深记住了这些城市,可见“食标”比地标更具影响力。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961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