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自卑是个好词儿》内容如下:
我在长沙工作时常常无事过江,逛逛湖南师大,爬爬岳麓山。爱晚亭是每次必去的歇脚之处。有一次,无意中看到山脚下的操场旁有个四四方方的小屋子,白墙黑瓦,孤立一隅,看不出来历,走近一看,匾额上简简单单写着三个字:自卑亭。
这名字起得好生奇怪。
回头搜了一下,自卑亭建于1687年,“自卑”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去远方,先得知道自己的狭隘;要登高,先得明白自己的卑微。原来“自卑亭”有这个意思。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关于教育,所有人说的都是“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信”。在情感上遇挫的女子,常常会受到“缺少自信”的批评。有自信的人,高视阔步,声音响亮,与人握手的姿势都显得格外有力。
一时间,自信是最佳美德,自信的反面自卑则成了最坏的词。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便是深感自身卑微,必须如吸血水蛭般依附于某人才能生存,也就像水蛭一样被嫌弃到死。
但生活中,过分自信的人其实一样可厌。家庭聚会吃个饭,一定有人要对后辈的学业、感情指手画脚,自信满满,俨然以人生导师自居;坐个出租车,有时司机简直是大师,天上事全知道,地下事全深度知道;这样的人短视频里更多,永远斗志昂扬,第一时间对各种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全然不顾新闻背后的事实究竟如何……
好像是,不管能不能,都得先说“我能”;不管是否觉得自己棒,都得拍着胸脯大喊“我好棒”。有了这样的自信,才能拿下不能胜任的工作,赚到超出预想的钱。“大忽悠”们要让众人相信他的说辞,而他自己,是早就信了的—这世上,除了自己,他还能信谁,会信谁?
为什么不能坦然地做一个自卑的人?电影《国王的演讲》以乔治六世为原型,乔治六世向来怯懦、口吃,当战争袭来,他要在全国人民面前发表演说。这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不要找一位“洗脑大师”来鼓励他“你要有信心”?不,他找的是语言矫正师。国王知道自己的劣势,便从最短板下手:运动、加强呼吸、练绕口令……机械训练容易而心魔难破,他百折不挠:发声、感觉、跳跃、放松……多么艰难,别人的小小斜坡于他而言是崇山峻岭。但就因为身在低处,才一定要往高处去。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这样诠释自卑,说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第一感受,婴儿的一饮一食、一动一静都依赖成年人,偎在成人怀里有多甜蜜,自己就有多无能为力。就是意识到这软弱,婴儿才拼命发展力量,靠自己的手臂支起上身,靠自己的手指抓住一枚球,再到靠自己的双脚,稳稳站在大地上。
经由自卑,克服自卑,最终拥有真实的自傲,好过莫名其妙、不知所谓的自信。就好像,自卑亭在岳麓山的脚下,是开始攀爬的第一步。
自卑,其实是个好词儿。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943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